随着银行系险企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收官,其上半年经营成绩单正式亮相。今年上半年,9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11.61亿元,同比增长12.4%;合计实现净利润85.95亿元,同比增长1.2%,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整体表现突出,多项指标跻身前列
银行系险企凭借与母行的紧密合作关系,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已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60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银行系险企整体表现可圈可点。保险业务收入前十名里,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和招商信诺人寿等5家银行系险企成功入围;净利润前十名中,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和交银人寿等4家银行系险企占据席位。
具体来看,中邮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在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方面均位居前列。中邮人寿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80.72亿元,净利润51.77亿元;工银安盛人寿保险业务收入达334.71亿元,净利润为12.04亿元。银行系险企的出色表现,得益于其品牌和渠道优势。有专家分析,银行系险企有银行大股东背书,消费者信任度较高;同时,在母行拥有更广阔的渠道和丰富的资源,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银保渠道转型,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银行系险企的主力销售渠道是银保渠道,其经营情况反映了保险行业银保渠道的变化趋势。去年,“报行合一”政策实施以及取消银保“1 + 3”政策,使银保渠道进入转型深水区。然而,今年以来,拥有资源和优势的银行系险企逐渐走出转型阵痛,多家险企保险业务收入增长态势明显。
数据显示,上半年9家银行系险企中有8家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且同比增速均超5%。其中,中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5%,增速领先。专家指出,银行系险企能有效整合银行和保险资源,借助银行庞大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快速扩大保险产品销售规模。“报行合一”和取消“1 + 3”政策,规范了市场秩序,丰富了产品供给,增强了市场活力。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在研报中提到,2024年“报行合一”全面推行,银保渠道费率管控加强,行业平均佣金降低30%,推动费用优化与价值链向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转型。头部险企凭借优势实现份额集中提升,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预计未来随着政策深化及银保渠道承接存款能力增强,银保新业务价值率及新单规模有望超越个险渠道。
展望未来,银保渠道前景可期
尽管银行系险企上半年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市场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发展,银保渠道需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寻求突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认为,银行系险企应继续深化与母行的合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加强科技应用,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体而言,银行系险企上半年在规模和效益上实现了双增长,银保渠道转型成效初显。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和自身实力的持续提升,银行系险企有望在保险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