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上8时25分,全球瞩目的“星舰”火箭迎来了其第五次试飞发射。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星舰”火箭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的宁静。约7分钟后,其超重型助推器成功穿越大气层,并按照预定计划返回发射塔。在距离地面约2000米的高度,13台具备“万向推力”能力的发动机同时启动,为助推器制动减速。最终,在两根被马斯克形象地比作“筷子”的机械臂的精准操作下,助推器几乎完美地落在了预定位置,实现了马斯克当初的大胆设想。
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SpaceX在航天工程技术上的卓越实力,也引发了全球航天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为何一定要夹住返回的助推器?为何不让它落到海里,或者效仿“猎鹰9”火箭落在着陆台上?这些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让助推器落回发射塔并就地检修、加注和再发射,是SpaceX实现高效、低成本航天发射的重要一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解决火箭助推器在着陆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问题。传统的着陆方式,如落在着陆台上或海里,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困难。着陆台需要庞大的起重机、运输车等设备进行吊装和运输,耗时费力;而落在海里则需要进行复杂的打捞、清洗和运输工作,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
相比之下,“筷子夹火箭”的模式则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能够实现助推器的精确悬停和着陆。在着陆最后阶段,13台“万向推力”发动机同时工作,通过喷嘴的旋转调节方向,精确控制助推器的姿态和飞行轨迹。待降落到一定高度后,外围发动机关闭,中心位置的3台继续工作,使助推器进一步减速并几乎垂直落在两根“筷子”中间。在距离地面约几十米高度时,助推器在发射塔前垂直悬停。几秒钟内,“筷子”微微移动并牢牢抓住助推器栅格翼下方的销钉,发动机关机。这一过程不仅要求机械臂的灵巧和强大,更需要对助推器的精确控制和悬停技术的熟练掌握。
其次,“筷子夹火箭”的模式还能够减少火箭的重量和成本。传统的着陆支架会增加火箭的重量,从而消耗更多的燃料。而“筷子夹火箭”则无需安装着陆支架,从而降低了火箭的重量和成本。同时,对于“星舰”这种以液氧甲烷为燃料的火箭来说,简单维护即可再发射,无需像“猎鹰9”那样需要彻底清洗发动机和更换着陆支架。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发射效率。
此次“星舰”火箭第五次试飞的成功,标志着SpaceX在航天工程技术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无论是对于SpaceX来说,还是对于整个航天界来说,这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展示了人类在航天领域的无限可能和创新精神,也为我们探索宇宙、实现太空梦想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未来,随着“星舰”火箭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令人惊叹的航天壮举。同时,这也将激发更多人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和关注,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星舰”火箭在未来的辉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