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科研团队突破性发现:光子操控改写硅材料命运

2024-09-26 08:17:18 来源: 综合科技日报
该校科学家领导的一支国际科研团队,在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探索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他们通过精妙地操纵入射光子的动量,成功地将自然界中常见的间接带隙半导体——纯硅,转变为直接带隙半导体,这一革命性的转变将硅的光学性能提升了惊人的4个数量级

  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项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的科研成果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前沿。该校科学家领导的一支国际科研团队,在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探索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他们通过精妙地操纵入射光子的动量,成功地将自然界中常见的间接带隙半导体——纯硅,转变为直接带隙半导体,这一革命性的转变将硅的光学性能提升了惊人的4个数量级。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挑战了传统半导体物理学的认知边界,更为太阳能电池、光电子设备等领域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无限可能。

  这项研究成果的核心在于对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应用。科研团队发现,当光被极端限制在纳米尺度以下时,其动量分布会发生显著变化,动量值急剧增加,甚至可与材料内部电子的动量相媲美。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观念中光子仅影响电子能量状态的认知,揭示了动量增强的光子能够同时改变电子的能量和动量状态,从而解锁了一种全新的电子跃迁模式——“对角线跃迁”。这种跃迁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硅材料对光的吸收能力,为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长期以来,硅作为间接带隙半导体的代表,在光电转换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其吸收光的过程不仅需要光子改变电子的能量,还需依赖声子(晶格振动)的辅助来改变电子的动量状态,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极大地限制了硅的光学性能。而UCI科研团队的这一发现,则巧妙地绕过了这一障碍,通过直接利用光子动量的增强效应,实现了硅从间接到直接带隙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其吸光效率和光电转换效率。

  这一突破对于太阳能电池领域而言,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板为了弥补硅材料光学性质的不足,往往需要采用较厚的硅层,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限制了能效的提升。而UCI团队的研究成果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减少硅层的厚度,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光电转换效率,从而有望实现更低成本、更高能效的太阳能电池。此外,这一新方法无需对硅材料进行复杂的改性处理,可直接与现有制造技术相集成,为太阳能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铺平了道路。

  更为深远的是,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局限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其潜在的应用范围还广泛涵盖了光电子器件、光电探测器、光通信等多个高科技领域。随着对光子动量操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革命性的发现将引领光电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和信息技术手段。

  UCI科研团队的这一成果,无疑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认知,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人类科技进步的新篇章。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发现将激发更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灵感与创造力,共同推动光电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4640.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