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随着2024年上市银行半年报的全面披露,国有六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的存款情况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国有六大行合计吸收个人存款达到79.3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4%,展现出强大的吸储能力和稳健的发展态势。
图片来源:
个人存款比重持续攀升
在存款结构方面,个人存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除交通银行外,其余五家国有大行的个人存款余额均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显示出居民储蓄意愿的增强和对国有大行的高度信任。特别是农业银行,以17.84万亿元的个人存款金额领跑六大行,工商银行紧随其后,达到17.52万亿元。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也分别以显著的存款规模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家银行中,除邮储银行外,个人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均较上年有所提升,显示出个人存款在国有大行负债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地域分布特征鲜明
从地域分布来看,国有大行在吸收存款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作为经济发达或人口密集的区域,成为了国有大行的“吸储高地”。工商银行在环渤海地区的揽储能力尤为突出,存款规模突破9万亿元,占比持续上升。长三角地区则是交通银行的存款“大本营”,近三成的存款来源于此区域。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在中部地区的揽储力度同样不容小觑,中部地区存款贡献度显著。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也各有亮点。尽管相较于前述地区,这些区域的存款总额稍逊一筹,但仍是国有大行重要的存款来源地。尤其是中国银行,虽未详细披露国内揽储地域分布,但其境外存款占比近20%,彰显了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经济活跃区域存款贡献度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较为活跃的珠三角地区对五家国有大行的存款贡献度较上年末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当地金融市场多元化、居民投资渠道拓宽等因素有关。然而,这并未改变国有大行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体吸储能力,反而凸显了其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灵活调整策略、保持稳健增长的能力。
居民风险偏好与国有大行品牌优势
在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尽管部分资金可能流向理财产品等相对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但总体来看,居民的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对资金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较高。国有大行凭借其稳健的经营策略、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服务网络,在存款市场上占据了难以撼动的地位。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国有大行在存款业务上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