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宣布了一项重要举措——在抚顺、丹东、阜新和盘锦四市率先开展校园大宗食材管理和进货查验电子化追溯管理试点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为学生们的饮食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此次试点工作是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数字化转型号召的具体行动,也是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控可追溯的重要一步。据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食安辽宁码”作为该项目的核心工具,将深度融入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的日常运营中,实现从食材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电子化、透明化管理。
试点地区将充分利用“食安辽宁”平台,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员、食材供应商等基础信息的电子档案系统,确保每一环节的责任人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具体项目精准到人、责任到人。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还增强了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大宗食材的电子化管理将成为此次试点的亮点之一。试点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需通过“食安辽宁”平台上传进货票据、采购单据、出厂检验合格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关键证明文件,实现食材的“亮码”销售和“扫码”进货。这一流程不仅简化了传统纸质单据的繁琐管理,更使得食材的追溯变得简单快捷、准确无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能够迅速通过电子台账追溯到问题源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风险的扩散。
此外,电子化追溯管理还促进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食材供应商需要按照统一标准提供电子化的产品信息,而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则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到供应商的资质证明、产品检验报告等重要信息,从而在选择食材时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种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还促进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透露,今年年底前,抚顺、丹东、阜新和盘锦四市将全面完成电子台账的建设工作,并依托“食安辽宁”平台实现大宗食材的电子化管理全覆盖。未来,这一成功经验有望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为更多地区的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样本和模式。
随着校园大宗食材管理和进货查验电子化追溯管理的深入实施,辽宁省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络。这不仅是对学生们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更是对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积极回应的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辽宁省的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