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民政部等四部门及省民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下,大连市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通知,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将显著提升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以及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这一举措标志着大连市民生保障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进一步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困难群众深切关怀与坚实保障的决心。
城乡低保标准大幅上调,共享发展成果
根据通知内容,大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实现跨越式提升,由现行的每人每月925元提高至972元,增幅达到5.08%。这一调整不仅是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直接改善,更是对“十四五”期间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承诺的坚定践行。同时,针对农村地区,特别是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大幅提升60元至每人每月805元,增幅高达8.05%,而其他农村地区则与城市居民标准并轨,同样提升至972元,确保了城乡低保标准的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统筹发展
此次提标工作的一大亮点在于,大连市在提升低保标准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缩小城乡差距。通过适度加大农村低保标准的提升力度,城乡低保标准比率由原先的1.24:1缩小至1.21:1,这不仅体现了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导向,也是大连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的重要体现。此举有助于增强农村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关系。
科学确定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连市政府在调整保障标准时,坚持科学决策、量化分析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文件精神,深入调研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相关情况,并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通过科学计算与广泛征求意见,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确定调整机制。这一机制不仅确保了标准调整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也为未来标准的适时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稳定运行。
大连市政府此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孤儿养育标准的举措,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步骤。随着这些政策的深入实施,将有效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为大连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大连市将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创新社会救助方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