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 > 正文

孩子秩序敏感期 家人应该怎么做?

2020-05-28 10:36:43 来源: 编辑网
  编辑网讯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历经秩序敏感期、手和口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敏感期以及社会性敏感期。每个敏感期都会对应某种

  编辑网讯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历经秩序敏感期、手和口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敏感期以及社会性敏感期。每个敏感期都会对应某种特定性为,比如手口敏感期时的表现为宝宝经常吃小手、啃脚丫。还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总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点,比如一个细微的发丝。

  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则是孩子看到某件物品在哪里摆放,下次一定要放在这里。妈妈昨天上班时手中拎着便当盒,今天上班也要找出来带上(即便妈妈今天不想带饭);小汽车一定要摆放的整整齐齐,彩笔盖打开后摆成一排,彩笔再摆成一排;喝完水的水杯必须放到原来放杯子的位置,而当别人不按照自己意愿行事时,就会表现出不安、哭闹。在大人看来,孩子有些“强迫症”的表现,其实这正是孩子在历经秩序敏感期的表现而已,家长要尊重孩子“强迫症”的表现,因为这是她们规则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

 

  一、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对物品摆放位置、动作发生顺序的固定化、物权意识表现的明显。

  物品必须归位并且要放正;洗完手一定要爸爸擦一只手、妈妈擦一只手;自己的小椅子绝对不允许别人坐,经常说“不是这样的,是这样的。”...这一系列的表现都在告诉你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家长应该怎么做?

  1、尊重孩子“强迫症”的表现

  孩子秩序敏感期的某些表现在大人看来有点“强迫症”甚至有点固执。首先要尊重孩子,有些要求在家长看来是不合理的,比如一定要妈妈带上便当袋去上班。这时妈妈可以跟孩子解释“妈妈今天没有做饭,所以不用带便当袋了,明天做饭了再带。”有时孩子听到充足的解释后会放弃自己的坚持,但是如果孩子一再坚持,妈妈拿着便当袋去上班也无妨。等回到家先跟孩子说一下“妈妈明天不带饭,所以不带便当袋喽。”

  不要因为孩子某种固执的表现而指责孩子。秩序敏感期是孩子建立对外界安全感的方式,她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当这种意愿被违背时,孩子内心的安全世界就会崩塌。家长长期破坏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孩子就会实去对外界的安全感,造成心理问题。

  2、满足孩子的“小固执”

  无论何时,家长都应该给孩子自己留出充足的选择空间。也就是当一件事有两种选择,而两种选择对孩子都没有坏处时,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

  这时家长尽量顺从孩子(当然无理的要求除外)的选择。秩序能够让孩子产生一种安全感,当孩子对于外在环境逐步建立秩序时,心智也会随之建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刻。如果随意破坏这种秩序感,孩子会表现出很强的逆反心理。

  3、建立规则意识

  既然孩子现在喜欢有规则的东西,不如“趁热打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比如房间物品归位、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脸、刷牙...一旦建立规则意识,孩子会习惯性按照这个规则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出生到四周岁是孩子秩序敏感期建立的重要阶段,这期间家长给孩子足够的尊重、适时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为以后自立及独立思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zll;链接: http://www.bianji.com/a/28140.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