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开市首日,平台交易平稳有序。63家重点化肥生产、流通企业踊跃参与,积极提交采购需求,总量接近40万吨,展现出企业对这一新型交易平台的高度认可与期待。当日成交数量达7.9万吨,其中尿素成交均价为1653.84元/吨,磷酸二铵成交均价为4165.06元/吨。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也为后续的农资价格走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相关人士指出,“全国农资保供线上平台”采用的高效、集中交易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传统农资交易中,询价、议价环节繁琐,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而该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压缩了这些环节的时间,有效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同时,平台竞拍机制能够形成更真实、及时的价格信息。在公开透明的竞拍过程中,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反映在价格上,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价格的过度波动。此外,规范的交易流程和严格的监管机制,也有利于推动构建稳定可靠的行业信用环境,促进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全国农资保供线上平台”的搭建并非偶然,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该平台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的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联合中国供销集团所属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共同打造。其目的在于依托数字化手段,精准破解化肥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在传统化肥流通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生产企业难以准确掌握市场需求,流通企业也难以找到合适的货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履约保障手段不足,容易出现违约行为,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而“全国农资保供线上平台”的出现,为化肥产销对接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建设性的新选项。通过平台,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发布产品信息,流通企业能够快速获取货源信息,实现精准对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自11月14日起,“全国农资保供线上平台”开启了常态化竞拍交易的新征程。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氮肥、磷肥及复合肥建储采购将每周二、周五上午10:00准时开始交易。这种常态化的交易机制,为农资市场的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它不仅能够确保化肥的及时储备和供应,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还能够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化肥的品种结构和质量,提高农资供应的质量和效益。
“全国农资保供线上平台”的开市,是我国农资流通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它以数字化为驱动,以高效、透明、公平的交易模式,为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它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