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各方要深化合作、共建生态,加快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近日,在“2025第三届中国建筑产业互联网发展大会暨数字驱动智能建造与绿色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建筑业转型升级展开深度探讨,明确以产业互联网为纽带,加速智能建造与绿色发展融合的创新路径。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平台赋能:五年磨一剑,盈造网构建行业生态
本届大会以“夯实产业互联网平台,驱动智能建造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系统展示了中国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盈造网)五年来的建设成果。作为中国建筑业协会前瞻性布局的重点工程,盈造网秉持“开放共建、共融共赢”理念,汇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通过“平台迭代+大会联动”机制,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据介绍,盈造网已发展成为行业级数字化基础设施,为建设行业、企业提供全栈式数字化赋能。截至目前,平台汇聚企业用户超8.1万家,联合170余家生态伙伴,在全国布局15个分平台,形成覆盖设计、施工、运维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大会成果发布环节,相关负责人指出,盈造网通过数据贯通与资源整合,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效率30%以上,降低碳排放15%,为城镇化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区域协同:丰台区打造数据要素流通标杆
北京市丰台区在大会上宣布,将依托智能建造产业优势,强化数据标准化归集与合规化流通,推动建筑业数字化、绿色化升级。丰台区相关领导表示,未来将加快建设数据要素流通标杆平台,促进数据在城市建设、治理与民生改善中的应用,打造开放协同、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城区。
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丰台区已形成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为支撑的智能建造生态。此次大会上启动的“北京城市建设数字空间要素市场”,进一步整合产业、能源、数据、资本及物理-数字空间五大核心要素,面向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多层级场景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该平台被定位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操作系统”,旨在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加速行业向“智能制造”与“城市系统”转型。
政策引领:北京构建智能建造创新生态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市以智能建造为抓手,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培育产业生态,已形成政策、标准与创新平台协同支撑的体系。下一步,北京将深化与各地在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标准共建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助力构建以数字要素为基础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生态。
例如,北京通过推广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装配式建筑和建筑机器人,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同时,依托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打造智能建造示范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技术突破:建筑工业化与城市数字化深度融合
大会期间,专家从建筑工业化与城市数字化规划角度,阐述了产业互联网的关键作用。通过盈造网等平台,建筑业正从“粗放建造”向“智能制造”转变:设计阶段采用AI算法优化结构,施工阶段应用物联网监控进度,运维阶段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某超高层建筑项目为例,项目方通过盈造网整合设计、供应链与施工数据,将工期缩短20%,材料浪费率降低15%。此外,柔性生产线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使定制化建筑构件生产效率提升50%,为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展望:数据驱动全链升级
大会发布的“城市建设数字空间要素市场”成果显示,该平台已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支持城市规划、能源管理、碳交易等场景的数字化应用。例如,在某产业园区升级项目中,平台通过模拟不同开发方案的环境影响,帮助决策者优化布局,减少碳排放20%。
与会嘉宾认为,建筑产业互联网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未来需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在标准制定、技术攻关、场景开放等方面深度协同,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2025第三届中国建筑产业互联网发展大会的举办,标志着我国建筑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随着产业互联网生态的完善与智能技术的普及,一个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建筑产业图景正在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