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4日,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盛大启幕。本届大会以“显示无处不在,AI点靓视界”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成果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系统呈现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同期设置的创新成果体验区成为焦点,48家国内外产业链企业携最新产品、技术及应用场景亮相,从柔性屏到车载显示,从智慧办公到智慧家居,全面展现“一块好屏”背后的产业生态链升级。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产业升级: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跑”
新型显示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近年来在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显示面板产能已占全球60%以上,形成以成都、合肥、深圳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本届大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显示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推动“显示无处不在”的愿景加速落地。
以成都为例,作为西部显示产业高地,其已构建起从材料、设备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成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京东方、维信诺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超200家企业集聚,形成“研发-生产-应用”闭环生态。
AI驱动:显示终端开启“智慧进化”
大会明确提出,显示产业正进入“AI+”驱动的新阶段。AI技术不仅重塑了显示终端的性能边界,更催生出智慧办公、车载显示、柔性家居等创新场景。
智慧办公:性能跃升与安全升级
维信诺在展会上推出的ViP技术“全家桶”成为亮点。其手表、手机、笔电产品通过AI算法优化,亮度提升30%,功耗降低20%,寿命延长至10万小时以上。更引人注目的是,260Hz高刷新率屏幕结合AI动态补偿技术,彻底消除画面拖影;屏下摄像头与3D人脸识别深度融合,实现“无感解锁”与金融级安全防护;低功耗设计则让设备续航时间延长40%,满足移动办公需求。
车载显示:安全与个性化的双重突破
AI技术正推动车载显示向“第三生活空间”进化。维信诺柔性AMOLED车载方案覆盖仪表盘、中控屏、HUD(抬头显示)等场景,通过AI环境感知实现亮度自适应调节,防窥技术保护隐私,滑移卷曲中控屏则可根据驾驶模式自动调整显示区域。此外,AI语音交互与显示界面深度结合,驾驶员可通过手势或语音控制导航、娱乐系统,大幅提升行车安全性。
柔性显示:重构智慧家居生态
柔性AMOLED技术成为AI赋能家居的核心载体。在智慧家庭场景中,维信诺展示了可卷曲的智能生态管家终端,集成环境监测、健康管理等功能;电子书设备通过柔性屏实现“纸张级”阅读体验;便携医疗箱则搭载AI辅助诊断系统,显示界面实时呈现心率、血压等数据,并生成健康建议。行业专家指出,柔性显示与AI的协同,将推动家居设备从“功能单一”向“场景智能”转型。
生态协同:48家企业共筑“显示宇宙”
大会创新成果体验区汇聚了产业链各环节的领军企业。京东方展示了全球首款110英寸8K Micro LED显示屏,TCL华星推出用于AR眼镜的0.39英寸Micro LED微显示方案,而材料供应商东旭光电则带来了自主研发的柔性玻璃基板。
“显示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能力。”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表示,本届大会上,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从“供应链配套”升级为“联合研发”。例如,维信诺与芯片厂商共建AI画质引擎,与车企合作开发车载显示标准,这种跨界协同正加速技术落地。
未来展望:显示技术成为“智能枢纽”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显示无处不在”与“AI+”的深度融合,屏幕将突破信息展示功能,成为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的“智能枢纽”。Gartner预测,到2026年,全球AI显示终端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其中柔性屏、车载显示、智慧医疗设备将占据主导。
“一块好屏的标准正在重构。”清华大学教授指出,未来的显示设备需同时满足高分辨率、低功耗、强交互、可定制等需求,而AI技术将贯穿设计、制造、应用全流程。例如,通过生成式AI,用户可自定义屏幕界面风格;借助边缘计算,显示终端可实时处理本地数据,减少对云端的依赖。
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的举办,不仅展现了我国显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更勾勒出AI时代下智慧生活的无限可能。从一块屏幕出发,一个更安全、高效、个性化的数字世界正在加速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