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云南水利部门筑牢防汛安全网:“1262”机制与“下沉+前置”策略显成效

2025-10-10 08:27:53 来源: 综合人民网
  今年汛期,云南省面临多轮强降雨挑战,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显著增加。为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云南省水利部门严格落实防汛1262预警叫应

  今年汛期,云南省面临多轮强降雨挑战,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显著增加。为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云南省水利部门严格落实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通过科技赋能与责任压实,构建起“预警精准、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防汛体系,成功实现“预警走在降雨前,转移走在成灾前”,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1262”机制:科技赋能,预警叫应全覆盖

  云南省水利厅创新推行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即“1小时风险研判、2小时预警叫应、6小时转移避险、2小时跟踪反馈”。该机制通过整合气象、水文、地质等多部门数据,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据统计,汛期以来,省水利厅累计发出山洪风险预警237次,其中红色预警(最高级别)49次,山洪临近预警406次,推送预警信息21257条。针对防汛责任人,系统采用智能语音“叫应”技术,自动拨打1824次电话,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一线。例如,在某次强降雨过程中,系统提前2小时向受威胁区域责任人发出红色预警,为群众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省水文局同步强化水情预报,累计发布水情预报预警专报173期,针对8条重点河流发布洪水预警8次,精准指导沿河地区提前布防。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水利部门实现了对雨情、水情、工情的实时感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沉+前置”:夜间风险防控的组合拳

  针对夜间强降雨突发性强、成灾快的特点,云南省水利部门打出“下沉+前置”组合拳,强化夜间防汛能力。

  “下沉”强督导:省水利厅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不间断调度各级水利部门,重点检查雨水情监测站点运行、山洪预警叫应落实情况。在某次夜间强降雨期间,督导组连夜赶赴受灾严重地区,现场指导群众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前置”保安全:防汛值班室实行24小时轮班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人工干预处置146次,涵盖风险预警、预报调整、工程调度等环节。例如,在某条河流水位逼近警戒线时,值班室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协调上游水库削峰错峰,同时通知下游乡镇提前转移群众,成功避免人员伤亡。

  此外,水利部门还前置应急物资和抢险队伍,在重点区域预置编织袋、抽水泵等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多部门联动:构建防汛减灾共同体

  云南省水利部门与气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数据共享、风险共判、应急共管。例如,气象部门提供精准降雨预报,水利部门据此调整预警阈值;应急部门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形成“监测—预警—响应—处置”闭环链条。

  在某次山洪灾害中,三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水利部门同步启动山洪预警叫应,应急部门迅速组织群众转移,最终实现“零伤亡”。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模式,极大提升了防汛减灾效能。

  成效显著: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通过严格落实“1262”机制和“下沉+前置”策略,云南省水利部门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未发生因山洪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据统计,汛期累计转移群众12.3万人次,避免经济损失超5亿元。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预警系统,强化基层防汛能力建设,推动防汛工作向“数字化、精准化、社会化”转型,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云南水利部门以科技为矛、以责任为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为全国防汛减灾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云南经验”。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572.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AI自助写稿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