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铁路部门创新开行特色旅游列车 助力文旅消费与银发经济双提升

2025-09-05 13:09:49 来源: 综合人民网
  今年以来,铁路部门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网络优势,通过政策引导、线路创新和服务升级,精心打造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主题旅游

  今年以来,铁路部门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网络优势,通过政策引导、线路创新和服务升级,精心打造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主题旅游列车及银发专列,不仅为旅客提供了“一站式”高品质出行体验,更成为推动旅游经济回暖、激活银发消费市场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972列,同比增长23.2%;暑运期间再掀高潮,开行量达579列,同比增长31%,旅游列车正从“特色产品”发展为“常态服务”。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政策赋能:顶层设计引领旅游列车规模化发展

  今年初,国铁集团联合商务部等9个部门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将旅游列车作为扩大服务消费、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的关键载体。随后,铁路部门出台《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行动方案》,细化战略方向、任务清单及量化目标,提出“三年内开行旅游列车超5000列”的发展规划。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各地铁路局集团公司以“一省一策”“一线一品”为原则,统筹规划旅游列车开行方案。例如,针对银发群体出行特点,设计“慢游式”跨省长线列车;结合暑期亲子需求,推出“日游夜宿”短途精品线路。上半年,旅游列车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串联起超过200个4A级及以上景区,形成“铁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线路创新:精准对接需求激活市场潜力

  铁路部门打破传统列车固定线路模式,以“季节性热点+区域特色”为抓手,动态优化旅游列车产品供给。春季推出“花海专列”,串联婺源油菜花海、林芝桃花沟等景点;夏季开行“避暑专列”,直达长白山、神农架等清凉目的地;秋季“赏秋专列”覆盖九寨沟、喀纳斯等彩林秘境;冬季则以“冰雪专列”连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长白山滑雪场等冰雪经济核心区。

  研学与红色旅游成为新增长点。铁路部门联合教育部门、革命纪念馆开发“红色研学专列”,将西柏坡、井冈山、延安等红色地标纳入线路,配备专业讲解员,打造“移动的红色课堂”。暑运期间,红色旅游列车开行量同比增长45%,带动沿线红色场馆参观人数突破百万人次。

  银发经济领域,铁路部门推出“慢旅快游”模式,开行“夕阳红”跨省专列,采用“车随人走、景随车移”设计,旅客无需频繁换乘即可深度游览多个城市。例如,连接北京、西安、成都的“古都文化专列”,全程配备随队医生、健康监测设备,并安排适老化餐饮服务,深受老年群体欢迎。

  服务升级:适老化改造与品牌化运营双轮驱动

  为提升旅游列车竞争力,铁路部门实施“硬件+软件”双提升工程。硬件方面,研发投用35组适老化旅游列车,对车厢布局、卫浴设施、无障碍通道进行改造,增设多功能活动室、医疗室等空间;软件方面,培育“熊猫专列”“京和号”“大河之南号”等知名品牌,通过主题装饰、文化演出、非遗体验等增值服务打造“移动的文旅综合体”。

  “旅游列车+”生态圈持续拓展。铁路部门与文旅企业、酒店集团、景区建立票务联动机制,推出“车票+门票+住宿”套餐,旅客凭列车票根可享受景区折扣、酒店延住等优惠。例如,“熊猫专列”与九寨沟、峨眉山等景区合作,推出“三天两夜”深度游产品,暑期上座率连续保持95%以上。

  数据显示,经过设施改造的旅游列车平均客座率较普通列车提升28个百分点,旅客满意度达98.7%。旅游列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旅游目的地”,带动沿线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增长超15亿元。

  未来展望: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铁路+文旅+消费”融合模式,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跨局协作,优化旅游列车运行图,实现“干线铁路+支线旅游”无缝衔接;二是加快列车适老化、智能化改造,推广语音导览、在线点餐等数字化服务;三是搭建全国旅游列车运营平台,整合线路资源、客流数据与消费需求,实现精准调度与动态定价。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国旅游列车开行规模将突破2000列/年,覆盖80%以上5A级景区,形成“东部沿海休闲带”“中部历史文化带”“西部生态观光带”三大主题线路集群。铁路部门将持续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升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360.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