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牧歌悠扬,“石榴籽”服务站里暖意浓

2025-07-29 20:23:55 来源: 编辑网
  编辑网讯 www bianji com 盛夏,广袤的北疆草原上,牧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转场。  7月下旬,新疆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牧民解恩斯汗·

  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盛夏,广袤的北疆草原上,牧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转场。

  7月下旬,新疆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牧民解恩斯汗·迪各达尔赶着自家的上百只羊从中夏牧场前往深夏牧场——那仁夏牧场。

  途经呼吉尔特边境“石榴籽”服务站时,天色已晚。解恩斯汗将羊群赶进服务站旁的羊圈中,自己来到服务站休息。

  打开灯、给手机充上电、再烧一壶热腾腾的奶茶……路途奔波的疲惫感顿时消散。

  这是解恩斯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以前的转场路,饿了,吃几口干馕填饱肚子;困了,找个背风处应付一宿。和解恩斯汗一起,感受到了“场景反差”的还有当地数以千计的牧民。

  哈巴河县边境线长282.6公里,边境线上分布着春秋牧场、夏牧场和冬牧场。每年,8900余名牧民、42万余头(只)牲畜都在跟随四季更迭,一次次踏上转场路。每一次转场,少则十多天,多则月余。牧民的转场艰辛,被哈巴河县委、县政府看在眼里。

  近年来,哈巴河县不断加强边境一线社会管理,为转场牧民打造舒适的落脚点。截至目前,当地已建起了56个边境“石榴籽”服务站。

  “石榴籽”服务站配套设有澡堂、厨房、商店等服务设施,可为群众提供物品寄存、应急救援、医疗救助等20多项服务。

  紧扣“组织体系和组织力量要直达边境一线”工作要求,哈巴河县以“石榴籽”服务站为工作连接点,以党员中心户为单元,组建起了“牧民转场服务队”。有形有效的体系覆盖,为周边牧民打造起了“15分钟服务圈”。

  7月29日傍晚,在齐巴尔镇转场队伍中,牧民木拉提·那黑甫急切地寻找兽医。“遇到什么问题了?”兽医努尔古丽·哈提吾拉问。“我家的羊难产,您快去帮我看看吧。”木拉提说。

  很快,在努尔古丽的帮助下,母羊顺利生产。木拉提家的羊群又“添丁”了。努尔古丽背着药箱,擦着汗说:“每次走转场路,都会帮助十几户牧民接羔助产。”

  护航转场路,是边境党建的重要工作之一。

  20余个县直部门(单位)与6个乡(镇)之间深度凝聚,构建起“县级议事协调机制—乡(镇)党委—边境一线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把党和政府关心关怀传递到“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每一趟转场,多部门会联手为群众解决上百件民生事项。

  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更是边境转场路上的日常。

  “石榴籽”服务站设置了“毡房党校”,授课老师经常带着牧民一起唱红歌、读名著、演小品。服务站内还新添了儿童游戏区、棋牌娱乐区等场所,丰富了牧民们的生活。此外,转场路上还开设了“马背课堂”和“送学小分队”。牧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

  “以前,转场路上只能和牛羊为伴,现在,大家在一起了解政策、学习知识、表演节目。”解恩斯汗说。

  经过了一夜的休整,吃完早饭,解恩斯汗又赶着牛羊出发了。下一个“石榴籽”服务站,还有热腾腾的奶茶等着他。

  草原辽阔,牧歌悠扬。动人的旋律中,不仅有千年传承的文化习俗,还有基层治理创新的时代音符。

  (文/杨倩 刘凤 图/童俊彦)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103.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