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开幕 中国再添9座“国际湿地城市” 总数跃居全球第一

2025-07-26 08:33:28 来源: 编辑网
  当地时间7月24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为主题,旨在凝聚

  当地时间7月24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为主题,旨在凝聚全球共识,推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开幕式上,中国上海崇明、浙江温州、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湖南岳阳等9个城市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占全球认证数量的近一半,稳居世界首位。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国际认可:中国湿地保护范式获全球点赞

  “国际湿地城市”是《湿地公约》授予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代表着一个城市在湿地保护、修复、合理利用及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此次新增的9座城市,涵盖沿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多种类型,展现了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保护成效。

  例如,上海崇明作为全球最大河口冲积岛,通过退养还湿、生态补水等措施,使东滩湿地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浙江温州依托滨海湿地资源,打造“红树林+蓝碳”生态经济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云南大理洱海通过流域治理与湿地修复,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这些案例为全球湿地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津巴布韦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在开幕致辞中特别感谢中国作为上届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所作的贡献。他指出,中国不仅为津巴布韦接任主席国提供了全面指导,更通过承办COP14(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建成国际红树林中心等举措,为全球湿地治理注入强劲动力。开幕式后,姆南加古瓦总统专程参观中国馆生态保护成就展,对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在湿地立法、跨境保护、国际合作等领域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法治护航:中国湿地保护进入“快车道”

  中国湿地保护的亮眼成绩单,离不开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执法力度的持续加强。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家层面湿地立法空白,为湿地保护划定“红线”。数据显示,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红树林面积净增长0.83万公顷,成为全球少数实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互花米草这一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态势得到根本扭转,除治率接近90%。

  在跨境保护方面,中国强化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西太平洋等4条候鸟迁飞通道的修复与监测。2025年监测数据显示,途经中国的候鸟数量较2024年增加14%,印证了生态廊道建设的成效。此外,中国通过“国际红树林中心”等平台,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国家共享红树林修复技术,推动全球湿地保护协同治理。

  引领全球:从“中国实践”到“中国智慧”

  作为COP14主席国,中国在大会组织、决议落实中展现了强大的领导力。中国确保所有提出的决议草案均得到有效处理,推动设立“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标准、建立全球湿地生态监测网络等关键议题落地。同时,中国以国家公园、国际湿地城市、鸟类保护等为主题,在大会现场举办生态保护成就展,通过互动体验、案例分享等形式,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的“中国模式”。

  专家指出,中国湿地保护的成功经验在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例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微改造”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带动周边社区就业增收;湖南岳阳东洞庭湖湿地引入社区共管机制,让渔民转型为“湿地管家”,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未来展望:共筑全球湿地保护新格局

  此次中国9座城市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不仅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标志着中国湿地保护迈向更高水平。根据规划,中国将持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到2030年,湿地保护率有望提升至60%以上。同时,中国将深化与《湿地公约》各缔约方的合作,通过技术交流、资金支持等方式,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湿地管理能力。

  正如姆南加古瓦总统所言:“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零和博弈。”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以“国际湿地城市”为支点,正撬动一场关于绿色发展的全球实践,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关键力量。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081.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