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研发、市场准入、支付到临床应用构建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其中,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推动医保数据赋能研发等举措被业界视为破解行业“支付瓶颈”与“同质化竞争”的关键突破。同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政策核心内容,释放出我国医药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强烈信号。
支付端破局:商业健康险补位“保基本”缺口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坦言,我国基本医保始终坚守“保基本”定位,部分高值创新药因超出基金承受能力暂未纳入目录。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资金使用率超95%,而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效能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次《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旨在通过市场机制补充基本医保的覆盖盲区。
“这一举措将推动商业健康险从‘事后报销’向‘事前保障’转型。”中国药科大学专家分析称,通过建立独立于基本医保的创新药目录,保险公司可针对特定疾病领域设计差异化产品,既满足患者多元化用药需求,又能激发企业研发罕见病药物、肿瘤靶向药等高风险高价值品种的积极性。目前,部分试点城市已探索将CAR-T疗法等高价创新药纳入商业险报销范围,患者自付比例从60%降至30%以下。
研发端赋能:医保数据开放破解“靶点扎堆”困局
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同质化竞争”问题,《若干措施》首次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向合规企业开放脱敏后的医保支付、临床用药等数据,帮助企业精准定位临床需求、优化研发方向。
“过去企业研发像‘盲人摸象’,现在有了医保数据‘导航’。”某创新药企负责人举例称,通过分析某地区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频次和费用结构,企业可优先开发针对视网膜病变的创新药物,而非重复布局已上市的同类产品。业内普遍认为,此举将倒逼企业从“跟风式创新”转向“差异化竞争”,推动我国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强国”跨越。
全链条支持:16条举措覆盖创新药全生命周期
《若干措施》围绕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提出5方面16条具体举措:
研发支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缩短临床试验审批时限,对重点品种实施“一品一策”精准扶持;
市场准入:优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创新药谈判周期从“一年一调”缩短至“随时申报、分批谈判”;
临床应用: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以用药数量、药占比等为由限制创新药使用,并将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院考核;
支付保障:探索建立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通过慈善赠药、分期付款等方式减轻患者负担;
组织保障:成立国家-省-市三级联动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解决政策落地痛点。
行业反响:创新药“井喷时代”加速到来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4年,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从9种跃升至48种,2024年上半年已达近40种,呈现“井喷式”增长。此次政策出台进一步点燃市场热情。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全链条支持体系将显著缩短创新药回报周期,预计未来3年将有超百个国产创新药进入临床三期或上市阶段。
“创新药不是‘奢侈品’,而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必需品。”国家医保局负责人强调,下一步将推动政策细化落地,例如年内出台商业健康险创新药目录管理办法、建立医保数据共享平台等,让“黄金政策”真正产生“黄金效益”。
随着《若干措施》的落地实施,我国创新药产业正步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升期。在政策、资本、人才的共振下,中国医药创新有望在全球赛道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