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通知,宣布正式启动2025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简称“国优主体”)培育工作。此举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农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通知内容,2025年农业农村部将组织100家左右经营主体开展培育工作。同时,对于2021-2023年已建设的337家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主体,经复核符合条件的,也将纳入国优主体培育计划。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持续培育和扶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贸易主体。
培育工作将紧密围绕各地特色优势农产品,聚焦生产、加工、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等关键环节。通过精心培育,力争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生产标准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认可度高、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国优主体。这些主体将成为我国农业国际贸易的领军力量,推动农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将采取以下三方面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将聚焦优势区域、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统筹用好相关资源和力量,开展分类指导与精准扶持。在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为培育国优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推动财税、金融、保险、通关、贸易等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的协同配合与集成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和产品,优化信贷条件,为国优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信贷服务,降低其融资成本和风险。
二是加强营销推介。农业农村部将以国家展团形式组织国优主体赴境外参加重要农产品展销会,充分利用境内知名农业展会资源和农业多双边经贸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促销对接活动。通过推介代表性出口农产品,助力国优主体拓展国际市场、抓取订单。同时,借助农民日报、人民网、抖音等媒体平台,集中展播系列宣传片,提升国优主体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农业农村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和商协会等,为国优主体提供法规解读、品牌商事认证、海外商标注册及保护等综合服务。通过培育一批国际化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和品牌价值。此外,还将举办经验交流和观摩活动,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项培训,帮助主体熟悉国际标准、品牌营销、贸易纠纷维权等业务。同时,及时了解国优主体在农业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多双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障其产品贸易顺畅进行。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农业农村部力争到2030年培育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优主体50家以上、超过1000万美元的600家以上。同时,使国优主体每类产品年出口额占全国该类产品年出口总额的50%以上,带动全国农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