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进程的浪潮中,中国农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曾经,随着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和“老龄化”的现象,引发了关于“今后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的深刻思考。然而,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提升,以及农村独有的生态环境优势、田园生活的舒适感、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较低的生活成本,农村逐渐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新磁场。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城市白领等群体选择返乡入乡创业,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这些“新农人”和“农创客”们,带着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理念,怀揣着梦想和热爱,回到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仅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种植养殖等新业态,为乡村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为适应这一趋势,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对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强调,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乡村人才体系。
一方面,加强对本乡本土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政府将加大对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力度,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现场教学、远程教育等方式,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和支持乡村能人、乡土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本土人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注重外部人才的引进也是关键一环。政府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实施一批基层服务项目,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吸引更多有志于乡村发展的外部人才来到农村。同时,加大对乡村创业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激发外部人才的创业热情。
“总的就是要用乡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来吸引人,用乡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来留住人。”一位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表示。为了让年轻人在农村留得下、发展得好,政府还将着力解决好他们的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通过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让乡村人才在职业上有奔头、生活上有保障。
随着“新农人”和“农创客”的不断涌现,乡村的人才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理念,更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他们的带动下,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乡村文化丰富多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一幅幅美丽宜居、和谐幸福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乡村的人才生态将更加完善,乡村的全面振兴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将成为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热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