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产业协同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传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京津冀区域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了跨域全场景应用,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出了关键一步。据发布会透露,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里程4311公里,累计完成测试里程超过6000余万公里,成功打造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应用场景,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创新资源。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示范等方面,三地各展所长,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合作日益紧密,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三地政府与企业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京津冀自动驾驶领域的多项突破性进展。京津塘高速公路“燃料电池+自动驾驶+北斗导航”的全线贯通,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综合实力,更为未来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三地还联合建设了占地8000亩的京津冀汽车生态港,旨在打造一个集研发、测试、生产、应用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产业链攻关方面,京津冀地区以集群内企业为创新主体,围绕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卡脖子”难题,联合开展了旨在解决基础技术和产品工程化攻关的产业筑基工程。通过三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已成功推动22项卡点攻关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车载操作系统等4项关键技术已实现规模应用,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冀地区在自动驾驶立法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国首部全环节规范自动驾驶汽车创新应用活动的地方立法已经制定出台,实现了三地政策的互认与协同。这一立法成果不仅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更为自动驾驶车辆在三地间便捷开展道路应用试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京津冀自动驾驶跨域全场景应用的不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京津冀地区将继续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同时,还将积极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出行、物流配送、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贡献更多“京津冀智慧”。
此次京津冀产业协同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不仅展示了京津冀地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显著成就,更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努力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