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短缺的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数据局等部门于近日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旨在通过深化数据加工处理,提升数据供给质量,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3日消息,该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数据标注产业将实现专业化、智能化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产业规模预计将大幅跃升,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数据标注产业作为新兴领域,其核心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分类、注释、标记和质量检验等一系列精细加工处理,以生成高质量的数据集。这些经过精心标注的数据集是人工智能模型“读懂世界”、快速学习、高效训练的关键。业内专家指出,高质量数据的稀缺性已成为制约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推动数据标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突破这一瓶颈、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这一目标,意见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首先,将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型数据标注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主力军。同时,鼓励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载体,通过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此外,还计划建设一批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数据标注基地,以成都、沈阳、合肥、长沙等7个城市为首批试点,逐步扩大基地布局,形成辐射全国的数据标注产业网络。
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对公共数据标注需求的日益增长,意见明确提出要释放公共数据标注需求,深化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为此,将编制公共数据标注目录,明确标注的范围、标准和流程,确保公共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与高效开发。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还能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在增强创新驱动方面,意见强调要支持软硬一体、自主可控的数据标注领域关键设备的研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扶持,推动数据标注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意见还提出优化支撑体系,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统筹安排数据产品和标注服务采购费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加强标注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提出制定或修订人工智能训练、数据标注相关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技能提升方向。同时,将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体系建设,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数据标注人才,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随着《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深入实施,我国数据标注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深化数据加工处理、提升数据供给质量、加强创新驱动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