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发布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揭示了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的显著成就。自2018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持续攀升,从23.9%提升到了2023年的24.4%,今年前三季度增速更是达到了5.4%。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彰显了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其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图片来源:
长三角地区的“万亿城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2018年的6个增加到了目前的9个,占全国万亿城市总数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这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也在稳步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从2018年的2.81%上升到2023年的3.34%,长三角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这一增长不仅体现在投入上,更体现在创新成果的产出上。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第五,南京集群排第九,这充分展示了长三角地区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
为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加强了跨区域协同。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正在加快推进,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已经组建完成,这些联合体将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同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也在加快步伐,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已支持企业购买创新服务超7000次,支持金额超过1.7亿元,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在产业创新方面,长三角地区正在加速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联合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如今,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4辆来自长三角地区,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长三角地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领先地位,也展示了其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强大动力。
除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长三角地区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有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实现了跨省“一网通办”,这大大方便了长三角地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同时,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已惠及超过4600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超过70亿元。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也体现了长三角地区在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的决心和成效。
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长三角地区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科技和服务方面的优势,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