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发文,决定将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的期限延长三年,至2027年10月22日止。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对在以上城市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将由企业自主管理,不再需要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发证,也不再实行强制检定。这一政策调整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
企业计量工作是国家计量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实施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管理模式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缩小行政许可范围,减少行政许可审批环节,可以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让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加速创新技术的迭代和新产品投放市场。
具体而言,此次改革将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首先,它将提高企业建标效率。以往,企业需要经过繁琐的行政许可程序,才能获得计量标准器具的使用资格。现在,企业可以自主管理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无需再经过计量行政部门的考核发证,这将大大缩短企业办理流程,降低企业成本。
其次,改革将压实企业计量主体责任。企业自主管理计量标准器具,意味着企业需要自行承担计量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这将倒逼企业增强计量意识,提升计量能力,确保产品质量和量值准确可靠。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企业保障产品质量的内生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改革还将推动计量扁平化溯源。企业可以将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溯源至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中比改革前更高等级的计量标准器具,减少逐级向上溯源过程中人为造成的误差放大,提高溯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将有助于企业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估产品质量和量值准确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改革还将增加检定校准服务供给。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企业内部校准或第三方机构校准中选择开展量值溯源的方式。这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检定校准服务供给,有效满足企业计量溯源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检定校准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提升服务质量。
为确保改革措施有效落地,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对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的监督检查,强化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同时,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计量基础保障。
此次国务院延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计量法调整期限,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改革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管理模式,将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将有更多企业受益于此,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