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在召开的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会上透露,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以来,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牧民增收效果显著,为我国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统计,2023年,项目县饲草种植面积达到了338万亩,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2.7%。这一增长不仅为草原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保障,还有效缓解了草原生态压力,促进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同时,牛羊年末存栏量也达到了1480万头(只),较2021年增长9.3%;牛羊肉产量更是攀升至26.6万吨,同比增长13.7%。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草原畜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果。
在经济效益方面,牧民牧业人均收入达到了8876元,较2021年增长15.8%。这一增长不仅提高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也增强了他们发展草原畜牧业的信心和动力。此外,牛羊养殖规模化率在项目县比非项目县提高了3个百分点,这表明草原畜牧业正在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草原生态环境方面,主要草原地区的综合植被覆盖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这得益于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采取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等措施,有效促进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的额尔敦木图是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受益者之一。作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和全旗减羊增牛示范户,额尔敦木图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探索饲草料供给、品种改良、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的成功案例不仅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树立了典范。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表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牧区集生态脆弱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于一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因此,要抓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组织落实,注重分类指导,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力度,推动草原畜牧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优化草原畜牧业结构布局和生产方式,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总之,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我国草原畜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为促进我国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