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该调查旨在全面、真实、准确地了解我国居民的时间利用情况,客观反映居民生活模式、生活质量状况,为分析评价社会进步、民生福祉改善以及开展相关国际比较和社会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更好地满足社会民生政策制定的需要。
此次调查于2024年5月11日至31日进行,采用了更为优化和先进的调查方法。与前两次调查相比,调查范围首次扩大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也首次涵盖了6—14周岁的人员。同时,居民活动类别从原有的基础上扩展至34个,调查方式更是首次采用了手机小程序自主填报的方式,使得数据收集更加便捷、高效,也更能够真实反映居民的时间利用情况。
《公报》详细公布了分城乡、分性别、分年龄组的各主要活动领域和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和活动参与率数据,为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居民的生活状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个人生理必需活动领域,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12小时27分钟,男女、城乡以及不同年龄组的居民在此领域的活动时间均较为接近,且活动参与率均为100%,这充分说明了生理需求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有酬劳动领域,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6小时23分钟,其中男性居民的平均时间要高于女性居民。同时,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此领域的活动时间差异不大,但活动参与率方面,农村居民略高于城镇居民。值得注意的是,18—59周岁居民的活动参与率最高,达到了75.6%,这反映了该年龄段居民是社会中劳动的主力军。
在无酬劳动领域,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2小时45分钟,女性居民的平均时间要远高于男性居民,这可能与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有关。同时,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此领域的活动时间差异不大,但活动参与率方面,城镇居民略高于农村居民。60周岁及以上居民的活动参与率最高,达到了88.9%,这可能与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照顾和辅助工作有关。
在个人自由支配活动领域,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3小时30分钟,男女、城乡以及不同年龄组的居民在此领域的活动时间均较为均衡。活动参与率方面,60周岁及以上居民的最高,达到了98.7%,这可能反映了老年人在退休后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在学习培训领域,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7小时9分钟,其中6—17周岁居民的学习时间最长,达到了8小时12分钟。这充分说明了学习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活动参与率方面,6—17周岁居民的参与率最高,达到了98.4%,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学习在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交通活动领域,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1小时2分钟,男女、城乡以及不同年龄组的居民在此领域的活动时间均较为接近。活动参与率方面,18—59周岁居民的参与率最高,达到了84.9%,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出行需求较高有关。
在互联网使用方面,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6小时3分钟,其中18—59周岁居民的使用时间最长,达到了7小时19分钟。这反映了互联网在当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以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活动参与率方面,18—59周岁居民的参与率最高,达到了98.7%,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互联网在该年龄段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居民的时间利用情况,为政府制定更加符合民意的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实现更加充实、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