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在202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最新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揭示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稳步壮大,以时空数据服务为核心,加速释放新场景、新赛道、新动能,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到8111亿元,同比增长4.2%,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片来源: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4%,近10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12.1%,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底,全国从事地理信息产业的单位数量已增至约22.3万家,从业人员规模超过407.3万人,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生态体系。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自然资源部在大会上强调,将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产业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和安全监管制度,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鼓励地理信息与智能网联汽车、平台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培育地理信息新质生产力,释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效能。
为加快构建时空数字底座,我国正聚力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推动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从分散向一体化转变。截至目前,我国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已增至48颗,全国范围内建成了约32000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车载终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技术创新是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中坚力量。在2024年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高达92%,而在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和最具成长性企业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100%和94%,充分展现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实力和蓬勃生机。
展望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应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加快推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转型升级,促进北斗规模应用,推进实景三维时空信息赋能,我国将进一步提升地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也将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