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我国清洁能源智能船舶新突破:京杭大运河首批90米LNG动力船与67.6米电动力船成功下水

2024-08-27 08:14:38 来源: 编辑网
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我国内河航运迎来了历史性的里程碑。近日,两艘分别为90米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和67 6米电动力船的清洁能源智能商品船,在山东济宁邹城市的白马河畔顺利完成了下水仪式,这不仅是京杭大运河上首批亮相的清洁能源智能船舶

  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我国内河航运迎来了历史性的里程碑。近日,两艘分别为90米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和67.6米电动力船的清洁能源智能商品船,在山东济宁邹城市的白马河畔顺利完成了下水仪式,这不仅是京杭大运河上首批亮相的清洁能源智能船舶,更是我国内河航运向绿色、智能转型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内河清洁能源智能船舶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序幕正式拉开。


图片来源:

  90米LNG动力船以其卓越的运载能力和续航表现,成为了此次下水的焦点之一。该船型将标准集装箱运载量从传统的70个大幅提升至161个,实现了运载效率的飞跃,同时其续航能力高达2000公里,充分满足了京杭大运河长距离运输的需求。作为京杭大运河上运载量最大且首次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清洁能源智能船舶,它的出现不仅优化了航运结构,更在节能减排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

  而另一艘67.6米电动力船则以其实用性和环保性同样引人注目。该船型续航可达300公里,足以覆盖济宁最北端梁山港至最南端韩庄港之间的往返运输需求,为短途高效物流提供了绿色解决方案。其电动力的应用,彻底摒弃了传统燃油动力带来的污染问题,展现了内河航运在绿色转型上的坚定决心。

  这两艘船舶的成功下水,得益于济宁市近年来在内河清洁能源船舶领域的不懈努力。2022年,济宁市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运资源,打造了一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内河清洁能源船舶示范基地。该基地的建成,不仅推动了清洁能源船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更为内河航运的绿色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基地批量生产能力的形成,预计未来每年可建造1000—2000吨级内河船舶400艘,这一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将极大地促进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临港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完整的绿色产业链。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内河航运的整体竞争力,更将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航运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次两艘清洁能源智能船舶的下水,不仅是我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集中展现。它标志着我国在推动清洁能源应用、促进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交通运输体系树立了新的典范。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清洁能源智能船舶的投入使用,京杭大运河乃至我国整个内河航运体系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出航运业的力量。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4386.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