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今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布,自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圆满完成两个履约周期,不仅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更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碳减排事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图片来源: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市场由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两部分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一个既严格又灵活的碳减排体系。强制性市场通过设定碳排放上限并允许配额交易,激励企业降低排放成本;而自愿性市场则为那些有超额减排能力的企业提供了额外激励,鼓励更多行业和企业参与到碳减排行动中来。
回望过去三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市场建立了一套涵盖注册登记、交易、监管等各个环节的完备制度体系,为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一网”(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两机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三平台”(数据报送、交易、信息发布平台)共同构成了支撑市场高效运转的坚实基础。
在能力建设方面,企业作为碳市场的主体,其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超过2257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被纳入市场管理,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这一规模使中国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企业普遍建立了碳排放管理内控制度,管理水平和核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市场有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活力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更是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截至2024年6月底,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65亿吨,成交额约270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实现了19%和89%的增长,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参与企业占比达到82%,较首个履约周期大幅上涨。碳价方面,也呈现出平稳上涨的良好态势,从启动时的48元/吨上涨至今年7月26日的91.6元/吨,涨幅达90.8%,充分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和企业对碳减排的积极响应。
展望未来,生态环境部表示将继续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坚持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将更多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纳入市场管理;丰富交易主体和产品,吸引更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探索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提高市场效率和公平性;深化碳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碳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稳健发展,不仅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