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生态环境部力推应急能力建设,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成效显著

2024-07-23 08:20:45 来源: 编辑网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更是得到了大幅提升。据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在近十年间实现了大幅下降,由每年大约700余起减少到近年的200起左右

  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更是得到了大幅提升。据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在近十年间实现了大幅下降,由每年大约700余起减少到近年的200起左右,重大级别事件和较大级别事件也分别稳定在每年2起和10起左右,且所有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均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置。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和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不懈努力。


图片来源: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能力,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不仅是对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成效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全面规划和部署,旨在通过强化应急保障、应急准备和响应时效三个关键环节,构建更加高效、科学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

  在应急保障方面,《意见》要求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从加强组织管理、优化支撑队伍、提升专业素质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这包括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分工;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队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同时,通过培训、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战水平。

  在应急准备方面,《意见》强调要深化“一河(园)一策一图”工作,针对重点河流、园区等区域制定个性化的应急预案和响应图,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响应。此外,还要加强事件应急监测能力,确保在事件初期能够快速筛查、判定主要污染物,并开展后续监测工作。同时,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调集所需物资;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与其他部门、地区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响应时效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强信息报告、快速科学响应和做好总结评估三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地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上报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组织救援力量进行处置;在事件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提升应急监测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支持环境应急决策和处置工作,总站坚持“快速及时、准确可靠、数据说话、支撑决策”的原则,不断优化应急监测技术和流程。通过研发并应用高精度的现场快速监测设备、优化应急监测响应流程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应急监测的效率和精准度。目前,MiniRapid单兵集群通信系统、水位雨量应急监测一体机、无人机雷达测流系统等新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应急监测中,进一步提升了监测设备的机动性和便携性。

  展望未来,随着《意见》的深入实施和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守护美丽中国的安全底线,也将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4035.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