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传来捷报: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较2023年提前30天实现这一里程碑。据预测,随着暑运高峰持续及国际航线加速恢复,首都机场全年国际及地区旅客量有望突破1700万人次,创下近五年新高。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首都机场作为“中国第一国门”的强劲复苏势头,更折射出中国对外开放与全球互联互通的深化进程。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政策红利叠加城市吸引力,暑运日均客流达5万人次
首都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旅客量快速增长得益于多重利好叠加:国家层面持续优化签证政策、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叠加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独特魅力,推动暑期航空市场持续升温。数据显示,7月以来,首都机场国际及地区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次,环比提升12%,其中商务、旅游、留学群体占比超七成。
“北京是许多外籍旅客来华的第一站,我们正通过全链条服务升级,让‘第一印象’更美好。”该负责人介绍,为助力北京打造“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首都机场联合航空公司、边检、海关等20余家单位,围绕航线网络、服务体验、流程效率等五大领域推出16项创新举措,覆盖旅客从落地到离港的全流程。
通关效率提升60%,一站式服务覆盖外籍旅客需求
作为国际旅客抵京的“第一关”,首都机场以“智慧化+人性化”双轮驱动通关体验升级。针对外籍旅客临时入境需求,机场协同北京边检总站设立“临时入境许可”专区,实现“申请、审核、签发”一站式办理,签发效率提升60%;在入境高峰时段,采用“双排并检”模式,外籍人员通关速度提高30%。同时,海关部门优化医学巡查、体温监测等环节布局,旅客排队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
在3号航站楼国际到达层,“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成为外籍旅客的“暖心驿站”。今年初,该服务点正式启用,提供外卡取现、货币兑换、SIM卡办理、旅游预订等12项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外籍旅客超11万人次,成为展示中国服务温度的重要窗口。一位来自德国的商务旅客表示:“从落地到取现、购卡,全程不到10分钟,北京的效率让我惊喜。”
航线网络持续扩容,洲际航点数量全国居首
航线是航空枢纽的生命线。目前,首都机场通达全球57个国家的225个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达97个,52个洲际航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机场新开北京至挪威奥斯陆、马尔代夫马累等航线,加密伦敦、斯德哥尔摩、米兰等10余条国际航线,国际航班恢复率超2019年同期的85%。
更值得期待的是,首都机场计划到2025年底将国际及地区航点突破100个,重点加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航线。“我们正与国内外航司深度合作,构建‘枢纽+区域’的航线网络,让北京与世界的连接更紧密。”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负责人说。
中转服务升级,跨航司通程产品即将落地
为提升枢纽中转能力,首都机场携手国航推出“经首都 转世界”品牌服务,为中转旅客提供“一票到底、行李直达”的通程保障,并针对转机时间超过8小时的旅客,免费赠送机场休息室或酒店住宿。今年以来,该服务已惠及超50万中转旅客,中转满意度达9.8分(满分10分)。
更令人瞩目的是,首都机场将于近期联合国航、澳门航空推出全国首个跨航司国际通程航班产品,实现“北京-澳门-国际航点”的中转联运。这意味着旅客将无需重复提取行李、办理值机,真正实现“一次安检、无缝衔接”的便捷出行。
结语
从千万级旅客量的突破,到航线网络的持续织密;从“智慧通关”的效率革命,到“北京服务”的温度传递,首都机场正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姿态,重塑中国航空枢纽的国际竞争力。随着1700万旅客目标的渐行渐近,这座“中国第一国门”将继续书写与世界对话的新篇章,为全球旅客铺就一条更加畅通、舒适的“空中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