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年间,人到中年的李善德(大鹏 饰)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多年,骂骂咧咧地干着繁重的活计,抠抠搜搜地省着微薄的俸禄,到头来却依旧是个无名小吏。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一次召见让他得到了“荔枝使”的肥差。只要他能将岭南的新鲜荔枝按时送到长安,献给贵妃,那便是荣华富贵、人生逆袭;但要是办不成……这背后的风险与诱惑,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影版《长安的荔枝》虽看似经费有限,却以极其尊重原著的态度,将马伯庸笔下的精彩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大鹏的出色演出,更是让李善德这个角色鲜活立体,远胜于白客、庄达菲、杨幂等角色在片中的表现,为影片增色不少。
马伯庸的这部作品,视角独特,以一个小小荔枝使的命运为切入点,在精算路途花销的琐碎细节中,上观圣上权贵的骄奢淫逸,下察民生之多艰困苦。个人的命运无常,被置于王权将倾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显得格外扣人心弦。
在《超人》让人失望之后,《长安的荔枝》无疑给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流。虽不知《东极岛》成色如何,但至少在暑期档的国产影片中,《长安的荔枝》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不至于让观众全军覆没地失望。
影片中有一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一盘岭南荔枝被精心装盘,送到贵妃面前,随后镜头几度迁移,最后又回到这无人问津的荔枝之上。这个镜头引发了观众的深思,也让笔者对影片的结尾有了新的构想。
笔者认为,既然影片名为《长安的荔枝》,不妨以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来展现这十三颗荔枝的传奇之旅,以此作为影片的结尾。镜头对准骑马入城的李善德马背上的那瓮荔枝,随着荔枝被宫内人团团围住,七手八脚地扛入御膳房,观众的心也随之紧绷。当掀开瓮盖,清理覆盖的黄泥,从中掏出仍然新鲜的荔枝一串时,观众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果香。
镜头继续跟随这串荔枝,见证它被剪除枝叶、用水濯洗、排布整齐的过程。最终,精挑细选的十三颗荔枝被置入冰鲜承盘之上,垒成三层塔状,寓意“步步高”。这三层荔枝塔被交由宫内办事最稳妥的太监,托着送至贵妃寿宴。
在寿宴上,这几颗荔枝穿越了胡旋的西域舞姬、献艺的西洋异士、戒卫森严的禁军将士和前来贺喜的文武百官,最终呈递到了贵妃的桌面之上。此时镜头稍微拉远,只见桌面上琳琅满目的瓜果,哪个不是平日皇城少见之品种。然而,镜头却始终对焦在荔枝之上,只听画外音传来:“这是右相与鱼总管合力从岭南转运的荔枝鲜十三枚,请贵妃品尝。”
随后,一只纤纤玉手伸出,即将拿起那顶层的一颗荔枝。然而,又一声画外音传来:“这是安禄山带来的节目,请贵妃过目。”那只手缩走了,荔枝塔在喧闹的歌舞声中显得格外孤独。画面上,荔枝周围的空间可以打上字幕,展示这十三枚荔枝转运前前后后的价格,以及它们如何收于民脂民膏、填于大唐国库。
字幕还可以讲述李善德一家之后被贬谪岭南之事,他们重新种上荔枝树,也算求得了内心的平静。然而,一年之后安禄山起兵,长安沦陷,这平静的生活也被打破。此时,那承荔枝小盘中的冰块稍融,撑不住这荔枝塔,顶上的那枚荔枝悄然滚落。此为结局,既呼应了影片的主题,又留给观众无尽的遐想。
至于其余需要讲述之事,如李善德为民慷慨发声等情节,完全可以用彩蛋等方式周知观众,亦不唐突。
PS:读《长安的荔枝》,不禁让人感慨时代变迁。当年大费周章转运的荔枝,如今已是遍地都是、不再稀奇。然而,这巧立名目、剥削民脂民膏之事,似乎从未绝断。为了这浩大帝国的颜面,为了龙颜一悦,今日用谎言粉饰太平,明日穿大洋挑起争端。如此之帝国,倾倒不也在须臾之间吗?《长安的荔枝》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