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随着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承建的沈大铁路干线张台子站、灯塔站6502继电联锁改造工程顺利开通运营,东北铁路网两大核心枢纽站点完成信号系统智能化升级。此次改造标志着沈大铁路运输调度控制迈入智能化新阶段,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为全国铁路既有线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东北样本”。
枢纽升级:破解区域运输“瓶颈”
张台子站与灯塔站地处辽中南城市群核心地带,是沈大铁路(沈阳至大连)的“咽喉要道”,日均接发列车超200列,承担着衔接京哈线、沟海线、沈山线等东北铁路网主干线的重任。然而,既有6502继电联锁系统已服役数十年,设备老化、调度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区域铁路运输能力的“卡脖子”环节。
此次改造工程涵盖联锁系统、CTC调度集中系统及配套通信设备三大核心升级,通过引入智能调度算法、自动化控制模块及高可靠性通信网络,实现列车运行计划自动调整、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等功能。改造后,两站信号系统响应速度提升60%,调度指挥效率提高40%,为沈大铁路年运输能力提升1500万吨奠定基础。
毫米级施工:在“心跳间隙”完成精密手术
作为全国首例在既有繁忙干线“施工天窗”内完成的全站信号系统改造,项目面临“边运营、边施工”的双重挑战。中铁二十三局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分步实施、动态优化”策略,将施工窗口期精确至分钟级:
空间管理:在126公里电缆敷设中,采用BIM技术模拟地下管线布局,避免与既有通信、电力线路交叉干扰,实现“零误差”施工;
时间管控:利用每日240分钟“天窗期”,通过模块化预制构件缩短现场作业时间,累计完成道岔插铺、信号机移设等关键工序300余项;
协同攻坚:联合设计、电务、车务等8家单位建立“云端协作平台”,实时共享施工数据,将信号设备搭接试验效率提升50%,确保工程提前15天竣工。
“这相当于在心脏跳动间隙完成多次高精度手术,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影响全线运营。”项目总工程师李明表示,团队通过200余次模拟推演,最终实现“施工零事故、设备零故障、列车零晚点”目标。
赋能经济: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
沈大铁路作为东北振兴“经济动脉”,其运输效能提升直接带动辽中南城市群产业升级。改造后,两站可满足动车组列车高频次停靠需求,为沈阳至大连间“1.5小时经济圈”建设提供运力保障。同时,智能化调度系统与中欧班列(沈阳)枢纽无缝衔接,助力东北外贸货物通达全球20余国。
“此次改造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塑。”辽宁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沈大铁路运能释放,沿线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的物流成本将降低12%,预计拉动区域GDP增长超百亿元。
央企担当:打造铁路现代化标杆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董事长王政表示,企业将持续深化“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年内计划在哈大高铁、长珲城际等线路推广类似改造经验,助力东北铁路网全面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据悉,该集团已组建专项团队研发新一代铁路信号系统,未来将实现5G+北斗定位、AI故障预测等前沿技术落地。
从“蒸汽时代”到“智能时代”,沈大铁路的百年变迁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此次张台子、灯塔两站的焕新升级,不仅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铁动力”,更以“中国速度”书写着交通强国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