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金融监管总局日前正式印发《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16条具体措施,为AMC发展指明方向。此举被视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举措,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聚焦主责主业,强化风险防控
金融监管总局指出,《指导意见》的发布旨在引导AMC回归不良资产处置核心功能,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通过明确功能定位,要求AMC聚焦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主业,规范问题企业纾困业务,探索服务化解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的新模式,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例如,《指导意见》强调,AMC应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的支持力度,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存量资产,助力实体经济“轻装上阵”。这一要求既符合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导向,也为AMC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培育核心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AMC需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具体措施包括:
深化业务创新:鼓励AMC探索“不良资产+产业投资”“不良资产+重组重整”等模式,提升资产处置效率;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AMC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
服务实体经济:要求AMC通过资产重组、债务化解等方式,支持实体企业降杠杆、稳经营,助力产业升级。
以某AMC参与的某房企债务重组为例,通过“资产置换+债务展期”方案,不仅化解了企业流动性危机,还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实现了多方共赢。此类案例表明,AMC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具有独特价值。
严控风险增量,推进“瘦身健体”
风险防控是《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之一。文件要求AMC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存量风险处置:要求AMC加快处置历史遗留问题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率;
增量业务管控:严格审核新增业务风险,避免盲目扩张;
资产负债管理:强化流动性风险监测,优化资本结构,确保稳健运营。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瘦身健体”要求,推动AMC剥离非主业资产,聚焦核心业务,提升专业化水平。这一举措将有助于AMC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提升监管质效,强化监督联动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指导意见》从监管层面提出四项要求:
完善制度体系:修订AMC监管法规,明确业务边界和风险指标;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对不良资产收购、关联交易等高风险领域实施穿透式监管;
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对违规处置资产、利益输送等行为“零容忍”;
强化监督联动:推动监管部门与审计、司法等机构协同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监管效能,遏制行业乱象,为AMC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展望未来:AMC将成金融稳定“压舱石”
随着《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AMC行业将迎来深刻变革。一方面,AMC将更加聚焦主责主业,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手段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监管的强化将推动行业规范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支持AMC在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预见,AMC将成为我国金融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AMC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政策引导和监管护航下,AMC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