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自2019年中央全面部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全国范围内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这一庞大数字背后,是1.2亿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质性提升与居住环境的显著改善。
此次城市更新行动不仅聚焦于居住条件的直接改善,更在多个维度上推动了社区功能的全面升级。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改造过程中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极大缓解了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群的出行难题;增加停车位380万个,有效缓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增设养老、托育设施近8万个,为社区内的老人和儿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空间。此外,还增加了充电桩105万个,以适应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并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3100万平方米,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促进了社区文化的繁荣。
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和供水安全,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同时,各地积极打造“口袋公园”4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12万公里,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和幸福感。
面对未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表示,将继续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确保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深入,成果惠及更多民众。特别是对于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将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并强调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改造方案,力求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实现改造效果的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还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的新模式,这一政策导向旨在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通过政府引导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动老旧社区的焕发新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改造效率和质量,还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
此外,城中村改造项目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其范围现已扩大至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去年新增100万套改造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扩大改造规模,力求在改善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社会融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强调,要聚焦“一老一小”两大群体,通过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补托育服务设施及儿童活动场地,构建全龄友好型社区环境,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更加贴心、便利的生活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更新行动自启动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大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更多惠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城市面貌将会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