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正式发布了《2025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针对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的多元化和快速增长态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其中,紧抓人工智能(AI)发展契机,加速推进智能应用,建立智能化监管体系成为报告中的一大亮点。
《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出游、餐饮、票房等多项数据均再创新高。除了传统的年夜饭等餐饮消费持续火爆外,旅游、出行、观影等新兴消费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增长点。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和消费需求的扩量提质,为新消费业态的盛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然而,在消费市场的繁荣背后,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价格虚高、服务缩水、供需失衡等问题频发,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引发了信任危机。特别是在旅游和餐饮领域,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采取降低服务质量、增设隐性消费等手段,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此外,《报告》还指出,一些新型“骗局”也开始扰乱消费市场。春节期间,电商平台虚假发货、优惠政策隐蔽条款、骗取补贴等乱象频发,让消费者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也遭遇了“闹心”的消费体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针对上述问题,中消协在《报告》中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紧抓AI发展契机,加速推进智能应用成为重要的一环。中消协建议,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化监管体系,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对异常波动的及时追溯快速响应。这不仅可以提高监管效率,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市场中的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具体操作层面,中消协建议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餐饮、景区等消费热点区域进行动态价格监测,一旦发现价格异常波动,立即进行追溯和快速响应。同时,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实现智能联动、数据共通,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及早发现游客高峰、景区拥堵、运力缺乏等征兆,并进行有效疏导和资源调配。
此外,《报告》还提出,在监管层面,各地相关部门在发布消费提示时,可通过自媒体政务平台发布“消费风险地图”,实时更新景区人流、餐饮投诉热点区域等信息。这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消费指引,还能起到警示作用,提醒消费者避免前往可能存在风险的消费区域。
在行业层面,中消协建议相关行业组织应持续推动行业自律升级,敦促各行业企业明示节假日服务降级风险、价格涨幅上限等信息。同时,通过短视频、小课堂等方式,对一些隐性条款、消费套路进行公开揭露和警示,实现行业的自我净化。
对于商家等经营主体而言,《报告》强调,应坚守诚信经营底线,切实做好价格公示工作,确保消费者对价格波动知情。同时,积极回应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和关切,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消费环境。
《2025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不仅揭示了当前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为未来的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建议。通过紧抓AI发展契机、加速推进智能应用等措施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消费市场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