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国际贸易环境进一步优化,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海关总署作为牵头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有效推动了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和跨境贸易效率的提升。
图片来源:
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共包含29项改革创新措施,旨在通过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全面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这些措施经过一年的实践检验,已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跨境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平台,新增了55项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其服务内容,有效满足了企业“一站式”、“全链路”的业务办理需求。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上线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提供了25大类、923项服务事项,涵盖了报关、报检、税费缴纳、物流跟踪等多个环节,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跨境贸易操作。此次新增的55项服务功能,更是针对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了精准对接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在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海关总署还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主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新开放了4个口岸,扩大了10个口岸的开放范围,并退出了4个口岸,全国口岸布局功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我国口岸的通行能力和辐射范围,也为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边境口岸的工作效率,海关总署还采取了分类施策、动态调整边境口岸工作时间的措施。针对重点口岸,通过增加工作时间、优化作业流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其通行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口岸拥堵问题,提高了跨境贸易的流通效率。
此外,全国智慧口岸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2024年,海关总署牵头出台了智慧口岸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智慧口岸建设的目标和路径。在全国范围内,共有22个地区的57个口岸被选为智慧口岸建设试点,这些口岸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口岸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智慧口岸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口岸的监管效能,还为跨境贸易的便利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智慧口岸能够实现对货物、车辆、人员等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为口岸管理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大幅增强,智慧口岸建设稳步推进,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更多改革创新措施的推出和实施,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为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