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功举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出行服务优化。会上,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里程焦虑等出行难题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特别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的快速推进,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据发布会透露,截至今年11月底,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累计建成充电桩3.3万个,已建充电停车位达到4.9万个,相比2023年分别增加了1.2万个和1.7万个。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努力。目前,全国6000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超过5800个服务区已经安装了充电桩,覆盖率高达97%。这一覆盖率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新能源车主在长途出行中的充电焦虑,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每到节假日,新能源汽车的出行需求激增,充电难问题尤为突出。为应对这一挑战,交通运输部提前研判,精准施策。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准确判断哪些地段、哪些服务区在假期期间可能出现充电需求高峰,提前做好充电设施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增加各种充电设施,包括固定充电桩和移动充电设备。在固定充电桩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还积极推广移动充电设备,以应对突发性的充电需求高峰。一旦发现某个服务区的移动充电设备不够用,就会迅速调整车辆到周边有空闲充电设施的服务区,甚至引导车辆到高速公路服务区周边能够提供充电设施的地方进行充电,确保每一位新能源车主都能顺利充上电。
此外,为提升充电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交通运输部还加强了信息引导工作。通过高速公路路况信息板、标志板等信息服务设施,以及导航APP、交通运输部开发的“e路畅通”小程序等多种渠道,车主可以实时了解查询充电桩的布局、现时的应用状态等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地规划出行路线和充电计划。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充电设施的利用率,也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车主的出行体验。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交通运输部并未止步。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充电设施布局,不断增加投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出行需求。力争在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固定充电设施为主体、移动应急充电设备为补充、重点节点全覆盖、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设施将更加完善,新能源车主将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真正实现“放心出行”。
此次发布会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也彰显了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充电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新能源出行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