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核电站应急供电系统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华龙一号”核电项目的批量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
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被誉为核电站应急供电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失效的紧急情况下,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需要迅速启动,为安全设备提供应急电力,确保反应堆能够安全停堆,从而有效保障核安全。因此,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和核事故的应急处理。
据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恩举介绍,我国在2021年牵头启动了核电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化研发项目。该项目整合了数十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共同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经过不懈努力,项目团队成功解决了128项关键技术问题,并形成了26项技术专利。同时,项目团队还完成了1000小时可靠性试验,确保了“核柴一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核柴一号”具备启动快速可靠、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2000小时、平均修复时间小于10小时、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核柴一号”在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更重要的是,“核柴一号”的自主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了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自主设计及制造能力,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提升了我国核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核电发展的目标。会议指出,2025年我国将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沿海核电项目,并稳步推进在建核电工程建设。到2025年底,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将达到6500万千瓦左右。这一目标的提出,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核柴一号”等核电设备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作为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华龙一号”核电项目的批量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每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所需应急柴油机组为3台,这意味着“核柴一号”的市场应用空间十分广阔。
乔恩举表示,“核柴一号”将在福建宁德核电二期、广东太平岭核电二期、山东招远核电一期等项目陆续落地应用。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核电产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将为我国核电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核柴一号”的成功发布和广泛应用,不仅是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国科技创新和自主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核电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核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期待“核柴一号”等优秀核电设备能够在更多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保障我国核安全和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