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土地估价行业监督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构建一套行政监管、自律管理和社会监督有机衔接的土地估价行业监管体系,确保土地估价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该《规范》共18条,详细阐述了管理职责、土地估价机构备案、机构及人员从业规范等多个方面,为土地估价行业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规范》明确指出,自然资源部将负责全国土地估价行业的监督管理,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估价行业监管工作。设区的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则按照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估价行业监督管理职责。这一分级管理的模式,有助于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监管格局,确保土地估价行业的有序发展。
同时,《规范》还强调了行业协会在土地估价行业自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法设立的全国性土地估价行业协会将负责实施全国土地估价行业的自律管理,而各地根据需要设立的地方性土地估价行业协会,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估价行业的自律管理,并接受全国性土地估价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这一安排有助于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推动土地估价行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在土地估价机构及分支机构的备案、变更程序和要求方面,《规范》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依法设立的土地估价机构的分支机构,需要在领取分支机构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分支机构工商登记所在地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备案。这一规定有助于加强对土地估价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管,确保机构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对于土地估价机构及人员的从业规范,《规范》同样提出了严格要求。土地估价机构及其土地估价专业人员从事土地估价活动时,必须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执行土地估价有关规程、规范,并遵守土地估价行业执业准则。同时,土地估价专业人员从事土地估价业务时,必须加入土地估价机构,并且只能在一个土地估价机构从事业务。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土地估价行业的公信力和专业性,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
在土地估价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方面,《规范》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土地估价机构需要建立健全估价质量管理、执业风险防范等内部管理制度,对本机构土地估价专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估价规程、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其从业行为负责。这一规定有助于提升土地估价机构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土地估价活动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规范》还强调了社会监督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信息公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对土地估价行业进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格局。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强土地估价行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估价行业监督管理规范》的出台,为土地估价行业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通过构建行政监管、自律管理和社会监督有机衔接的监管体系,加强土地估价机构及人员的从业规范和管理制度,将有助于推动土地估价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