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三届计量历史文化与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会在山西省太原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计量领域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及行业代表,共同探讨计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计量科普教育的新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计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图片来源: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主办,旨在深入挖掘计量文化的深厚内涵,探索计量科普教育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计量科学与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会议选址山西太原,不仅因为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更因为山西在中国计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拥有众多与计量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关增建作了题为《计量史:解读历史的新视角》的主旨报告。关教授从计量史的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计量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计量文化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演变。他指出,计量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基石,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解读计量史,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紧接着,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兰婷教授以《红色铸魂,计量赋能——中国计量大学“1234”红色计量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主旨报告。兰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计量大学在红色计量文化育人方面的创新实践,特别是该校提出的“1234”育人模式,即通过构建一个红色计量文化育人体系,打造两个红色计量文化育人平台,实施三项红色计量文化育人工程,开展四项红色计量文化育人活动,将红色计量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计量人才。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为计量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第八届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人员增补调整仪式。经过严格的遴选和审议,一批在计量科普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突出成绩的专家学者被增补为委员,为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计量科普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包括加强计量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推动计量科普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计量科普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等。
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计量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更为推动计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计量科普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国计量事业的繁荣发展。
未来,随着计量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计量文化将更加深入人心,计量科普教育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计量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计量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