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的服务认证良好案例经验交流活动在辽宁大连圆满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探讨服务认证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分享成功案例,交流先进经验,共同探索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
图片来源: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服务认证需求持续扩大,全社会、全行业对服务认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服务认证已成为推动服务业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具有服务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638家,这些机构在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严格的认证程序,累计颁发服务认证有效证书7.72万张,涉及获证组织4.99万家。这些数字不仅反映了我国服务认证工作的蓬勃发展,也彰显了服务认证在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信心方面的显著成效。
在服务认证工作中,“专业化、公信力”是两条至关重要的主线。专业化要求认证机构具备深厚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把握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为服务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认证服务。公信力则是服务认证的生命线,只有确保认证的公正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信任。
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服务认证应聚焦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大局,围绕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认证工作。同时,要坚持市场导向,激发市场活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服务认证引导社会资源向优质服务业集聚,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
此外,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能力也是服务认证工作的重要任务。要不断探索服务认证的新模式、新方法,提高认证效率和质量。要加强认证机构自身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服务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认证服务。
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服务认证同样大有可为。要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认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推动国内服务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要加强与国际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服务认证的国际竞争力。
在当天的活动中,经过前期的征集、初筛和专家评审,共有10个具有典型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服务认证案例脱颖而出。这些案例涵盖了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服务业领域,充分展示了服务认证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成效。10家认证机构的代表在现场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他们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深入剖析了服务认证在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
此次服务认证良好案例经验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也为服务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未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服务认证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