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麻省理工学院全3D打印技术突破:无半导体有源电子设备器件问世

2024-10-24 08:08:34 来源: 综合人民网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支研究团队在电子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全3D打印技术成功制作出了无需半导体材料的有源电子设备器件。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已在新一期《虚拟与物理原型》杂志上发表,为未来的电子制造领域开辟了新的途径,预示着智能硬件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支研究团队在电子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全3D打印技术成功制作出了无需半导体材料的有源电子设备器件。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已在新一期《虚拟与物理原型》杂志上发表,为未来的电子制造领域开辟了新的途径,预示着智能硬件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研究团队使用普通的3D打印机和成本低廉、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成功打印出了这些无半导体器件。尽管这些器件的性能目前还无法与传统半导体晶体管相媲美,但它们已经能够执行一些基本的控制任务,如调节电动机的速度等。这一新技术的显著特点是能耗低、废物产生少,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显著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当前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特别的现象:当向掺杂有铜纳米颗粒的聚合物细丝中通入大电流时,材料的电阻会显著增加;而一旦停止供电,其电阻又会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这种特性使得该材料可以被用作开关元件,其功能类似于半导体中的晶体管。为了验证这一发现,团队尝试了多种不同掺杂物(包括碳、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聚合物细丝,但结果显示,只有含铜纳米颗粒的细丝展现出了自复位能力。

  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研究团队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机制。一方面,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效应可能使铜粒子在聚合物中扩散开来,从而增加了电阻;而在冷却后,铜粒子重新聚集,电阻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聚合物基质在电流通过时可能从结晶态转变为非晶态,而在断电后又转回结晶态,这一过程也可能对电阻的变化有所贡献。

  基于这一原理,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逻辑门。这种逻辑门由铜掺杂聚合物制成的细丝构成,可以通过调整输入电压来控制电阻的变化,从而实现逻辑门的功能。逻辑门是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包括“或”、“与”、“非”、“或非”和“与非”等类型,任何复杂的逻辑电路都可以由这些基本逻辑门组成。因此,这一新型逻辑门的成功开发,标志着全3D打印技术在电子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外,研究团队还指出,向聚合物细丝中添加其他功能性微粒,可以实现更加复杂多样的应用。这一发现为未来的智能硬件生产提供了无限可能,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自主生产简单智能硬件的小型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全3D打印技术在电子制造领域的巨大潜力,还为未来的智能硬件生产开辟了新的道路。尽管目前这些无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还无法与传统半导体晶体管相比,但它们的低成本、低能耗和环保特性使其在未来的电子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些器件有望在某些特定领域成为晶体管的“平替”,为智能硬件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不仅为电子制造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硬件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全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有更多创新性的电子设备和智能硬件涌现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加便捷和智能的体验。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4855.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