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9月30日,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场上,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据和创新成果被公布,展示了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经过十年的砥砺奋进,北京已经步入“五个全球前列”,并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实现了“六个创新倍增”,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根据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报告,北京自2017年以来连续蝉联全球榜首,这充分证明了北京在全球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2023年北京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到411人次,同样位居全球创新城市首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榜单中,北京排名全球第三,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同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也显示,北京连续两年排名全球第三,这标志着北京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研发投入方面,北京同样表现出色。近几年,北京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一直保持在6%以上,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比重达到16%左右,接近创新先进国家水平,这为北京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在全球排名中的亮眼表现,北京在多个创新指标上也实现了倍增。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4年的48件提高到2023年的262件,增长了四倍多;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4年的3136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8536亿元,约占全国的13.9%,位居全国第一;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从2014年日均146家提高到2023年日均337家,平均每5分钟就诞生1家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4年的1.04万家提高到2023年的2.83万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4738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11859亿元;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从2014年的3.6万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8.7万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在产业创新方面,北京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北京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医药健康领域,北京前瞻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AI医疗等技术路线,2023年医药健康产业规模接近9800亿元,为迈向万亿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人工智能领域,北京着力打造全栈国产化技术创新体系,相关企业超过2200家,占全国总数的近四成;备案上线大模型82款,约占全国的45%,数量居全国第一;核心产值突破2680亿元。
此外,北京还发布了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未来信息等6大领域,布局了6G通信、合成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新领域新赛道。目前,全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北京将继续以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为根本,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引领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