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2024年8月7日,上海港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工程正式开港,标志着连续14年位居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海港再次迎来扩容的里程碑时刻。此次开港不仅意味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标志着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的成功落地。
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工程的建设历程充满了创新与挑战。该项目脱胎于传统煤炭、矿石装卸码头,通过系统化改造,将其转变为现代化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此次改造不仅是对原有码头设施的全面升级,更是对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新趋势的积极响应。项目自2022年12月底开工建设以来,历经近两年的精心施工与调试,终于在这一天迎来了正式开港。
一期工程共建成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达到260万标准箱。这一规模的扩大,将极大地提升上海港的集装箱处理能力,为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罗泾集装箱港区的定位不仅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更是港口码头创新技术的探索实践地,旨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港口运营效率。
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罗泾集装箱港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落实长江大保护的要求,港区淘汰了曾经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通过一系列环保措施,成功转型为绿色港口。在施工过程中,港区巧妙地利用了七成的旧结构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码头运营所需的岸桥、轨道吊、巡检车等设备均为纯电力驱动,辅以光伏发电等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了作业过程的“零碳排”。此外,码头全泊位配置岸基供电,并与有关船公司签订岸基供电协议,有效减少了船舶靠岸期间的碳排放、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智能化是罗泾集装箱港区的另一大亮点。走进港区,只见桥吊、轨道吊高高矗立,自动化无人集卡运载着集装箱在码头各处灵活移动,几乎看不到操作人员的身影。智能水平运输车(AIV)作为港区自动化作业的“主角”,其自动驾驶级别达到了L4级,无需在地面安装磁钉即可实现精准导航和自动避障。同时,整个罗泾港区的“智慧大脑”系统也采用了国产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实现了对码头作业的全面智能化管控。
罗泾集装箱港区二期工程也于当天正式启动。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港口建设项目,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进一步打开上海港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箱量增长的新空间。通过不断优化港口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上海港将不断巩固其全球第一大港的地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的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的正式开港,不仅是对上海港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国港口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后续工程的持续推进和港区功能的不断完善,上海港必将在未来的国际航运市场中展现出更加强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