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在第三届中国支线航空暨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航空公司、机场集团及科研机构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支线航空在推动中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支线航空发展成效显著,支线城市间的航空通达性和中转服务不断优化,为偏远地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片来源:
据大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支线城市之间、支线城市至干线城市、干线城市之间的平均通达时间分别为27.9小时、16.0小时和6.7小时。尽管支线城市间的通达时间相对较长,但支线城市通过大力发展航空中转便利化服务,已实现当日可达城市数达到81座,显著提升了旅客出行的便捷性和效率。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我国支线航空网络的日益完善,也彰显了民航业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发展支线航空,对于推动我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首先,支线航空作为大中城市与小城市之间航空运输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满足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促进人员跨区域流动,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民航市场下沉趋势的加剧和“县域文旅热”的兴起,支线航空成为民航业新的市场增长点,增速明显加快。
为实现支线航空的持续健康发展,大会提出了三方面精准发力策略。一是坚持开放合作,深入推进跨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高效衔接,促进机场和航空公司设施共用、信息资源共享。同时,推动完善民航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打造“民航+旅游”、“民航+文化”等多元化服务模式,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二是不断深化数字赋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完整、高效、便捷的旅客流和数据流。通过推进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民航中转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和扩容升级,加强数据治理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不断挖掘数据价值,为支线航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快自主可控,推进航空公司等与中国商飞的深度合作,提升国产支线飞机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国支线航空发展注入新动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干支通、全网联”战略的实施为支线航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该战略旨在通过构建干线、支线、通航短途运输间的航线互联、机场互通的航空运输网络,实现国内主要城市高效畅通、边远地区城市有效连通,最终形成“全国民航一张网”。这一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航空运输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也为国产支线飞机如ARJ21等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截至目前,国产ARJ21支线飞机已累计交付139架,航线网络覆盖国内164个机场,其中支线机场100个;开通国内航线549条,其中支线航线344条,已成为我国支线航空市场的主力机型。这一成绩不仅验证了国产支线飞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我国支线航空的自主可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支线航空在推动我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坚持开放合作、深化数字赋能、加快自主可控以及扎实推进“干支通、全网联”工作,我国支线航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偏远地区居民出行提供更多便利,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