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在全球化贸易和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水路运输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6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23年我国水路货运量突破90亿吨大关,达到93.7亿吨,创历史新高。今年前5个月,我国水路货运量持续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实现强劲增长,彰显出我国水运业的强劲活力和巨大潜力。
图片来源: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今年1至5月,我国水路货运量完成38.6亿吨,同比增长7%。同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亿标箱,同比增长8.8%。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也实现了稳定增长,达到786亿元,同比增长7.2%。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水运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
水运重大项目的稳步推进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平陆运河工程累计投资已达335亿元,大型枢纽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项目自开工以来累计投资约45亿元;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建成投用,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加快水运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近期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联通体系工作,高质量构建现代化港口与航道体系。
智慧港口作为水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水运行业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以及堆场装卸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已率先投入使用。
以上海港为例,作为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港口,上海港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以前配载一艘船需要4个小时,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条船的配载工作,大大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效率。同时,上海港还开始规模运用自动驾驶车辆,实现了运输车辆的智能化管理。
我国各大港口纷纷推进码头专业化、智能化改造,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黄骅港作为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和现场的无人化作业,装船效率显著提升,辅助作业时间大幅压缩,船舶平均在港时间缩短了2天左右。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港口的竞争力,也为航运企业和港口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完善水运行业的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智慧港口评价体系,大力推进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港口服务智慧化水平。同时,我国还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水运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