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国家管网集团发布的消息,国家“十四五”时期重点工程——文23储气库顺利完成扩能,这一成果犹如一颗“定心丸”,为我国天然气供应保障注入了强大动力,整体储气调峰能力显著提升22%,在冬季天然气供应高峰期,日供气量可满足6500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有力地提升了天然气“全国一张网”的储气调峰和应急保障能力。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文23储气库作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储气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二期扩能工程成果丰硕,新建了24口注采井,对现有注采站进行了扩建,新增4台注气压缩机,还配套建设了4座丛式井场以及相应的采气集输支干线。这一系列举措如同为储气库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功能更加完善,运行更加高效。
自投运以来,文23储气库已历经“六注五采”,累计注采气量超过240亿立方米。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储气库长期以来的稳定运行,更彰显了其在天然气供应保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随着二期扩能工程的圆满完成,该储气库新增工作气量5.2亿立方米,日注气能力增加800万立方米,日调峰采气能力增加650万立方米。这些能力的提升,如同为天然气供应的“弹药库”增添了充足的储备,为保障区域能源供应和调峰需要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夯实了“底气”。
在扩能工程推进过程中,国产化装备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两大亮点。通过自主创新与国产化改造,文23储气库实现了压缩机组、三甘醇脱水装置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这一转变意义重大,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减少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还增强了我国在天然气储气领域的自主性。以往,关键设备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供应和维修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如今,国产化设备的成功应用,让我国在天然气储气领域掌握了更多主动权。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更是为储气库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质的飞跃。激光甲烷遥测云台、压缩机远程在线监测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远程工艺调整切换、压缩机一键启停、地面井下安全阀远程关断等智能化操作。这些智能化操作构建起了覆盖储气库全业务链的智能运营体系,使得储气库的运行更加精准、高效、安全。工作人员无需在现场进行繁琐的操作,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系统,就能实时掌握储气库的运行状态,及时调整各项参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
文23储气库扩能工程的完成,是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提升了我国天然气的储气调峰和应急保障能力,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更多类似工程的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