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影”)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28亿元,同比下降2.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36万元,同比大幅下滑69.22%。不过,第三季度单季业绩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2.12亿元,同比增长35.61%;净利润1.77亿元,同比激增1463.17%,形成“前低后高”的显著反差。

Q3业绩逆袭:主控影片成关键推手
中国电影在财报中指出,第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主投主控影片的上映。其中,暑期档主出品的《南京照相馆》票房突破30亿元,登顶档期冠军;国庆档《志愿军:浴血和平》以超4.5亿元票房领跑,两部影片直接拉动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双升。
相比之下,前三季度整体业绩下滑则因部分主投电影票房未达预期,导致毛利承压。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影主导或参与出品影片30部,累计票房122.51亿元,占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32.79%。尽管市场份额稳固,但单片表现分化明显,除头部影片外,其余项目贡献有限,拖累整体盈利水平。
发行与放映:龙头地位持续巩固
在发行领域,中国电影继续保持行业主导权。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336部,累计票房278.61亿元,占国产影片总票房的82.66%;发行进口影片117部,票房28.37亿元,占比达69.52%。这一数据凸显其在国内外影片发行市场的绝对优势。
放映端方面,中国电影旗下控参股院线及控股影院前三季度合计实现票房112.64亿元,观影人次达2.69亿。尽管受市场环境影响,院线业务增速放缓,但其覆盖全国的终端网络仍为影片宣发与票房转化提供坚实支撑。
市场格局:头部效应加剧,档期分化显著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达419.52亿元,同比增长21.12%,但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向头部影片倾斜。票房前十影片累计贡献304.02亿元,占比高达72.5%,其中春节档、暑期档影片占据九席。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IP续作持续发力,暑期档《南京照相馆》《731》等现实题材与特效大片双轮驱动,共同构成市场核心增长极。
然而,国庆档表现低于预期。尽管新片供给类型多元,但缺乏现象级爆款,档期内无单片单日票房破亿元,也无影片突破5亿元关口。《志愿军:浴血和平》与《731》虽分列档期冠亚军,但票房体量与往年头部影片存在差距。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指出,国庆档市场“量多质平”,观众选择趋于理性,未来需更多创新内容激发观影热情。
四季度展望:进口大片接力,业务布局升级
随着四季度来临,市场焦点转向进口影片。迪士尼IP续作《疯狂动物城2》定档11月26日,科幻巨制《阿凡达3:火与烬》将于12月19日上映,两部影片均被寄予厚望,有望为年末市场注入强心剂。
面对行业变革,中国电影宣布将调整战略布局:一方面,坚持“精品+多元”原则,提升项目质量,覆盖更多题材类型,同时丰富中小成本影片供给;另一方面,新设进口发行分公司,专项开发进口片市场,强化版权投资、IP运营、衍生品开发等全链条业务,提升盈利能力。此外,公司还将探索分线发行、预约放映等新模式,优化放映端经营效率,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结语:挑战与机遇并存,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呈现“总量增长、结构分化”特征,头部公司凭借资源优势与内容储备强者恒强,而中小参与者则面临更大竞争压力。中国电影第三季度业绩反弹虽彰显韧性,但全年盈利修复仍需观察四季度进口片表现及新业务拓展成效。在观众审美升级、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如何以创新驱动内容升级、以精细化运营提升市场效率,将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