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编制并印发了《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为国家高新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旨在通过培育新赛道,推动产业升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来源:
《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的总体要求、重点方向及培育路径,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新赛道培育体系。该方案强调,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通过开放式发现、高标准选拔、精准性培育三步走战略,加速新赛道的成长与壮大。
在开放式发现阶段,《行动方案》提出了新赛道推荐的条件与标准,鼓励所有国家高新区积极参与,由省级主管部门按年度推荐符合条件的新赛道。通过搭建新赛道培育库,并加强动态更新与监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新赛道的挖掘与识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标准选拔阶段则侧重于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依据战略性、领先性、成长性、带动性等核心标准,分领域、分赛道优选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园区。通过形成重点新赛道园区榜单,不仅为园区间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了平台,也为后续的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精准性培育阶段是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的关键所在。《行动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作为新赛道培育重要载体的作用,围绕增强技术策源能力、完善孵化服务链条、培育壮大高成长企业群体、深化金融精准支持、打造标杆应用场景、完善治理机制、举办品牌活动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针对性举措。这些措施旨在构建一个集科技引领、人才驱动、金融赋能、载体支撑为一体的新赛道培育生态,促进新赛道的快速成长与成熟。
在具体实践中,《行动方案》引导国家高新区在新赛道的布局上更加多元。一方面,面向传统产业升级衍生新赛道,如氢冶金等,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面向新兴产业拓展新赛道,如智能织物、人形机器人等,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抢占未来制高点;同时,还面向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赛道,如量子信息、新型储能、合成生物、3D打印制药等,探索未知领域,引领科技创新潮流。
在培育模式上,《行动方案》鼓励各国家高新区结合实际,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新赛道培育模式。应用场景牵引模式通过构建真实应用场景,加速技术成果转化;科学家与企业家联合创业模式则促进了科研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大企业内部创业模式则激发了企业内部创新活力,推动了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这些模式共同构成了集科技、人才、金融、载体等多要素于一体的新赛道培育生态。
此外,《行动方案》还强调了治理机制的探索与创新。国家高新区率先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数据要素“改革沙盒”、多元主体参与的业界共治等方面进行政策试点和新型治理模式探索,为新赛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国家高新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各项举措的落地见效,国家高新区将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