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10月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向全社会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图片来源:
《指南》明确指出,到2026年底,我国将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旨在通过制修订30项以上数据领域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全面覆盖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数据管理、数据服务、训练数据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确权、数据资源定价、企业数据范式交易等多个关键领域,为数字经济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
《指南》提出了清晰的建设思路,将国家数据标准体系结构划分为基础通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流通、融合应用、安全保障等七大核心部分,每一部分都承载着推动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
在数据基础设施标准方面,《指南》强调了存算设施、网络设施、流通利用设施等关键领域的标准制定。其中,网络设施标准尤为引人关注,特别是5G网络数据传输标准的制定,将规范5G网络数据的接入、传输与管理,包括数据管理、接入要求、传输质量控制、传输协议、传输功能检测、传输性能检测等,为5G技术在数字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资源标准的制定则是《指南》的另一大亮点。该部分不仅涵盖了基础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主体、数据治理等基础内容,还特别强调了训练数据集标准的制定。训练数据集采集处理标准将规范适用于大模型训练数据集的采集与处理要求,包括数据集格式、分类分级、采集性能、分析监测、质量要求等,这对于提升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技术标准同样不容忽视。《指南》提出,要制定涵盖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标准,确保数据在各个环节都能得到高效、安全、合规的处理和利用。特别是数据流通技术标准的制定,将为数据产品的开发、数据确权的明确、数据资源定价的合理以及数据流通交易的规范提供重要依据。
《指南》还强调,数据流通标准的制定将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一环。通过制定数据产品标准、数据确权标准、数据资源定价标准以及数据流通交易标准等,我国将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数据流通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效率地流通和利用。
此外,《指南》还特别提到了融合应用标准和安全保障标准的制定。融合应用标准将促进数据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而安全保障标准则将为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数据在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据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和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和协同合作,确保数据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推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体系,我国将有效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发布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国家数据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实施,我国数字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坚实的标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