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博物馆这一承载着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殿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河南省郑州博物馆,作为这一趋势的佼佼者,近年来通过深度融合裸眼3D、AI交互、VR虚拟等前沿科技,不仅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更以“智慧大脑”为核心,实现了场馆管理的智能化飞跃,成为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典范。
图片来源:
步入郑州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高科技的便民设施。游客只需轻轻一扫手机上的二维码,即可激活“AI讲解员”,这位虚拟向导将以生动的声音和详尽的解说,引领游客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在“中原象踪”展区,智能AR导览眼镜更是将游客瞬间带入50万年前的史前世界,让纳玛象的庞大身影仿佛就在眼前,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极大地丰富了观众对古生物及中原地区生态环境的认知。
而《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厅,则是另一番光怪陆离的视听盛宴。利用数字交互装置与沉浸式光影技术,该展厅将古典名著中的场景一一再现,让游客仿佛穿越至大观园中,与书中人物共悲喜。光影交错间,原创叙事音乐悠扬响起,为这场文化之旅增添了无限韵味。许多游客选择身着汉服,沉浸在这一梦幻般的场景中,用镜头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郑州博物馆在智慧化建设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展览形式的创新上,更在于其深层次的智慧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构建。自2018年起,该馆便明确了数字化创新的战略目标,围绕“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三大核心领域,全面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通过预约系统、场馆地图导览系统、客流监测系统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郑州博物馆能够精准分析游客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参观体验。
在智慧保护方面,郑州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扫描,既为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又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与活化利用。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文物实体在展示过程中的损耗风险,还极大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此外,郑州博物馆还成功构建了数字孪生平台,将原本分散孤立的子系统整合为一体,实现了楼宇控制、环境监测、多媒体集控、信息发布等多功能的集中管理与实时监控。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场馆的运营效率,也为未来的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州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成果,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从荣获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数智化专题展区最佳数字展示案例,到入选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这一系列荣誉见证了郑州博物馆在智慧化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卓越成就。
展望未来,郑州博物馆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不断探索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新路径,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在科技的赋能下,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博物馆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引领着博物馆行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