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7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汛指挥调度抢险救援应急演练在沈阳市拉开帷幕,此次演练不仅是对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灾害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科技赋能抢险救援、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一次生动实践。在暴雨如注、断网断电的模拟极端环境下,沈阳市以科技为翼,展现了高效协同、精准施策的防汛新图景。
科技融合,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演练现场,沈阳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了一套高效、智能的防汛指挥体系。面对断电、断网等极端挑战,总指挥部迅速启用三联屏移动指挥终端与卫星通信设备,构建起前线与后方无缝连接的“空中桥梁”,确保了指挥命令的迅速传达与现场情况的实时反馈,有效解决了传统通信手段在极端条件下的局限性。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应急指挥的灵活性和时效性,更为后续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信息支撑。
无人机显神威,精准监测保平安
在堤防监测环节,无人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空中侦察兵”。通过搭载热成像模块,无人机能够精准捕捉水下坝体的温度异常区域,结合智能算法快速分析,准确研判堤防渗漏或管涌等潜在险情的位置及严重程度。这一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及时采取抢险措施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无人机还利用测绘技术,对堤防外围进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集,生成三维模型,为“二道堤坝”抢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实战演练,锤炼应急处置能力
此次演练共设置了包括城市极端暴雨应对、堤防决口抢筑、水上应急救援、水毁公路抢修等多个实战科目,全面覆盖了防汛抗洪的各个环节。在“断路”情况下,应急动力舟桥大显身手,不仅实现了大型装备的水上快速运输,还成功完成了大规模人员的紧急转移,充分展示了沈阳市在复杂环境下涉水抢险救援的强大能力。此外,夜间水毁道路抢险科目的实施,更是对抢险队伍夜间作业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
机制创新,构建闭环防灾体系
沈阳市在防汛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建立了全口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防汛临灾预警“叫应”工作机制。此次演练中,该机制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实现了“有叫、有应、有为”的闭环式防灾减灾应急体系。通过加强气象、水文、水务等部门的滚动会商,强化暴雨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沈阳市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雨情、水情变化,为科学决策和及时响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科技助力安全度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沈阳市的防汛工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沈阳市将继续坚持外洪、内涝防范并重,不断压实防、减、救责任链条,加强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推动防汛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进。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确保在各类极端天气灾害面前,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